地理千金賦釋義 地理千金賦,相傳為江西劉若谷所著,然究為何朝代之人仕?已不容稽考,究之應為清代人仕。因清中葉之通書版本己刊有千金賦矣。 地理千金賦之文體為駢體文,容易誦讀,便於記憶。數十年前學堪輿之仕皆能背誦。 此文內容皆為巒頭之學,因巒頭為堪輿之本,不精於巒頭則不能與理氣相輔相成,決不可成明師。此文雖淺白,然義理精深,故而特加註解。 『 嘗思地理之道,乃天地所留以待有德,亦前師所秘而不宣。昧其旨者,節節皆差,得其訣者頭頭是道。』 齊主曰:作者開篇即以堪輿作為仁孝之術。認為發富貴旺人丁之地,皆冥冥中留待有德之人。而堪輿之道,古代明師皆不肯輕易傳授,非不願傳,恐所傳非人也。故得其旨者則頭頭是道矣。 『首識尋龍之法,次明結作之情,詳究點穴 之方,細看砂水之意。』 齊主曰:龍、穴、砂、水,乃巒頭之四科。前人把山脈之走勢形容為龍,就是取義於古人想像中,所謂神龍見首不見尾。山脈的行走,起伏曲折,剝換傳變,或由平地而掘起高山,或從高山而卸下平洋,而藏龜掩跡。或石骨過江河而朋山共水,或欲度起天孤天角,或將結而成鶴膝蜂腰,或穿田過脈而像草蛇灰線。洩天機尋龍入式歌云:﹁爰從重濁凝於地,便有高低勢,勢來起伏是行蹤,前賢呼作龍。﹂ 前人把勢來形止之地謂之結穴。所謂:﹁千里來龍,到此結穴。﹂洩天機穴星入式歌云:﹁問君何以名為穴?地理同人脈;問君何以名為星?天象即地形。﹂ 故所為﹁穴﹂,就是比喻人身的穴道。把地靈融結的場地叫做穴場,把指點地靈融結的穴位叫做點穴。 前人把穴場前後左右的山,統稱為砂。洩天機消砂入式歌云:﹁真龍落處四山聚,亦自有名義,昔賢何以喚為砂?於理白呼差。楊曾教人原有格,只從砂上撥,因玆名作撥砂圖,次序以砂悟。﹂從前江西贛縣及雩都等地,教人巒頭術的最初入門方法,就是把砂粒混和米槳,堆成一個個好像山形的砂堆放在大木盤上,老師預先把一個個銅錢埋在他認定的穴位,然後執一枝牛骨簪,指點初學的門徒,到了門徒能認得出銅錢之處,就是完成初步入門工夫,跟著帶他們登山越嶺,詳加指點,就是第二步實習工夫。 前人把穴場前後左右,或遠或近的水,區別的名稱很多。大凡客觀環境上的現象或因素,稱之為﹁場﹂;大凡主觀本體機能上的反應或反映,稱之為﹁界﹂。亦如堪輿術中所謂﹁穴場﹂與﹁界水﹂。葬書云:﹁氣,乘風則散,界水則止。﹂其意義在此。 齊主按:尋龍之法,第一、要認識山脈的走勢,怎樣好像行,怎樣好像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