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地理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目标的实现VIP免费

地理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目标的实现_第1页
1/9
地理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目标的实现_第2页
2/9
地理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目标的实现_第3页
3/9
1 地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的实现 ——以 “可 持 续 发 展 的 基 本 内 涵 ”为课例 江苏省扬州市教育局教研室 朱雪梅 江苏省扬州大学附属中学 朱杰、窦立祥 [问题缘起] 高中地理课程的总体目标是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得地理基本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①这说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同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一起,并列为地理新课程的三大目标之一,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体现了其应有的地位。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施效果并不理想,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传统价值取向使地理教学重知识与技能训练,轻情意与观念养成。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特别是传统教学评价内容与方法的不良导向,地理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向学生传授地理知识与原理,训练基本的地理技能,片面地以提高学生成绩为追求,而将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看成是可有可无的“软任务”,因而对地理新课程所要求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缺乏认同,这是影响这一目标实现的最大障碍。 2.地理教师对课程资源中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内容挖掘不深。 由于这一目标多是隐性目标,在教材等教学资源中不如知识、技能目标那么明显,许多地理教师对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学习动机的激发和保持、地理学习习惯、地理价值观的培养,以及全球意识等现代教育理念则挖掘不够。 3.地理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教学方法比较落后。 当前课堂上,有些教师像讲解知识要点一样,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直接“教”给学生,这种脱离具体内容和特定情境,孤立地、人为地、机械生硬地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其结果是收不到应有的教育效果,有时甚至适得其反。 4.地理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评价缺乏可操作性。 与地理知识与技能不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往往难以触摸,其目标实现程度也难以通过纸笔测试进行考查。事实上,关于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评价标准与方法的缺失已成为制约其实施的“瓶颈”。 总之,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成为地理教学过程中最难落实的目标。鉴于此,我们以“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一课开展研究,寻找解决这一难题的策略。朱杰老师承担了该课的公开教学任务。 2 [教学现场1] 朱杰老师制作了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课堂上学生积极思维,教学过程...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地理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目标的实现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