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步骤 一线体育教师急需要一种短平快的教学设计方法,在设计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设计水平。回顾体育课堂教学设计的发展,综合教学设计优秀作品的共性,我认为可以通过制定指导思想、分析教学背景、定夺教学关键、构建教学流程、反思教学设计等五个步骤来进行切实有效的体育课堂教学设计。 一、 制定体现教学思路的指导思想 教学设计中指导思想的存在由来已久,从我们最初接触体育教学设计范例开始,指导思想一项便首先入眼帘。现今,它的意义除了继承传统,更应被融入新的内涵。 翻阅课改之初的教学设计,我们发现那时候的指导思想几乎是可以通用的,就是对新课标理念的引用。诸如:在“健康第一”理念的指引下,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适应能力等等。这样的指导思想过于空泛,其标榜作用大于实际意义。 在内容里加入“摘要式”的教学思路表述,将会更好地体现指导思想对教学设计和教学行为的指导作用。例如六年级蹲踞式跳远助跑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可表述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本课试图以简洁高效的教学导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跳远助跑的技术要点,通过主辅教材的合理搭配和情景化处理,以及趣味化的“课课练”内容的和谐融入,为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服务。这样的指导思想明确具体,雅俗共赏。 二、 进行不落俗套的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场地器材、教师、天气等等主客观条件因素构成了教学背景。对教学背景的了解和把握是整个教学设计的基础。 1. 学情分析,共性少一点,个案多一点 对教学对象在本课教学内容方面的知识技能基础分析是学情分析的重点。以往我们常见到“体检报告”式的学情分析,骨骼、血压、脑容量、性格、注意力等身心指标占据了大量篇幅。这样的分析如果用在全学年或单元教学设计中并不为过,但对于课堂教学设计来讲,则应多一些与本课内容相关的个案分析,比如学生行为习惯如何,体育骨干和学困生情况如何等。这样的学情分析鲜活具体,有利于教师更好地安排教学环节和解决教学问题。 2. 教材分析,挖的深一点,底气足一点 对于体育课程来讲我们是选教材来教,而对于课时教学来讲则是教选好的内容。教师对于教材内容了解深刻和把握的尺度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败。我们必须要知道教学内容在各水平年段的分布、重点和要求,才能做到不偏不漏。以跳远助跑内容为例,在做教学设计时应了解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