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推进“科技杨凌、人才杨凌、园林杨凌、富裕杨凌”建设的意见一是加快建设科技杨凌,其中包括7方面内容:(一)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大支持力度,通过省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重大科技创新专项、科技统筹创新工程等各类科技计划,每年安排3000万元资金支持杨凌实施重点科研项目。充分发挥部省会商工作机制作用,指导和支持杨凌申报国家科技项目。省科技厅与杨凌示范区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协调解决科技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指导制定农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计划,做好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创建工作,发挥省级知识产权专项工作经费的引导作用,加快推进知识产权托管工程试点工作,提高示范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能力。(二)加强育种和种质资源保护工作。依托杨凌科技优势,开展主要农作物生物育种技术研发、种质资源创制,鼓励科研人员开展商业化育种,提升种业科技创新研发能力。支持建设种子产业园,引导省内有发展潜力的育繁推种子企业向杨凌集聚,建设省种业研发中心,促进农作物种业技术在杨凌转化。支持开展畜牧良种的选育及示范基地建设,开展主要果树新品种选育与示范推广,强化科技创新和示范推广能力。(三)加强科研创新平台建设。支持建设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进一步完善现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推动XX省杂交油菜中心搬迁建设。围绕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发展,在旱区农业与生态修复、小麦育种、动植物重大疾病防治等领域,建设一批国家和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进一步增强示范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推动全省农业科技领域机构向杨凌转移。(四)开展农业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支持开展节水和主要粮油作物高产高效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重点开展小麦、玉米高产技术、旱地春玉米雨水周年调蓄减灾稳产技术研究,在稻茬油菜免耕栽培、小杂粮抗逆丰产栽培、马铃薯优质高产栽培和高效设施农业节能增效等技术方面取得新进展,第1页共6页尽快建设成为农业科技研发推广示范的重要基地。(五)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新产品研发。支持在生物、食品、现代农机装备制造等产业领域进行新技术研发,发展一批由企业主导,科研机构和高校积极参与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支持加快农机产业园、生物产业园和农产品深加工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促进园区和基地的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支持实施省级重大产业创新发展工程,推动要素整合和技术集成,努力实现产品研发的重大突破。(六)开展现代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和培训工作。加快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开展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与示范,探索形成现代农业发展的“杨凌模式”。支持杨凌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工作,强化科技服务功能。支持农田水利建设和农业节水灌溉技术推广应用,积极争取建立水利部科技推广中心陕西科技推广示范基地。支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省杂交油菜中心等科研机构和杨凌有关企业新建一批试验示范基地和省级农业科技专家大院。全面实施科技特派员农村创业行动,建设省级科技特派员创业链和示范区。支持以杨凌为主体办好农林卫视,使其成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推广、服务的重要平台。依托我省农业科技专家大院、试验示范站、实训基地、示范基地、远程培训基地,组建一批农业科技培训分中心,利用3年时间培训农村种养大户、致富能手、科技特派员和涉农企业家3万人(次)。(七)开展科技金融结合和技术转移工作。将杨凌纳入全省科技金融试点区域,支持建立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发挥杨凌农村产权流转中心的作用,扩大农村产权抵押融资试点,有效激活农村土地经营权、农村房屋等农业生产要素进入融资市场,鼓励和支持优势企业上市融资。通过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引导专项支持杨凌开展技术转移工作。支持中国技术交易所杨凌分所创建省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争取金融机构在杨凌新建或通过网点转型等方式设立科技支行。建立杨凌农村金融改革试验示范区,支持现代农业发展融资平台和大宗农产品中远期交易市场建设,探索农村金融发展新模式。突出全省农业保险创新实验区建设,深化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加快建立农业保第2页共6页险体系。设立杨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