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病人的安全转运急诊病人的安全转运宣城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宣城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危重病人转运的意义危重病人转运的意义•急诊科是接诊各类危重病人的前沿窗口。急诊危重患者病因伤情未知成分较多,在诊断不很明确的情况,急诊科又无法完成检查项目时,必须通过到其他相关科室完成诊断性检查;危重患者经医护人员积极抢救后,需要送往手术室、监护室进行进一步的治疗护理,因此需要常需进行院内转运。该环节操作不当不仅影响危重病人的诊断及治疗,而且还可以发生意外或导致死亡,既影响病人救治过程中的医患关系,还可能产生法律纠纷。急诊抢救室是急诊危重患者集中的地方,虽然院内转运患者时间短暂,但转运风险始终贯穿存在。因此,如何将患者安全转运到相应科室,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转运目的转运目的检查;急诊手术;专科进一步治疗转运中的安全隐患转运中的安全隐患•虽然院内转运患者只需短暂的十几分钟,却存在着许多不安全隐患而加重病情,文献报道院内转运能增加重症患者并发症的发生,转运的患者有比平常高9.6%死亡率的危险。其风险是多方面的:•1、急诊患者及家属存在不同程度的紧张不安、不知所措、急躁等焦虑心理,希望能即刻得到诊治,病情能迅速恢复等。尤其是创伤、车祸等意外事故,患者本人及家属没有任何思想准备,往往不能接受已发生的事实,转运忽视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而造成其不满情绪,引发纠纷。•2、未正确把握转运指征。病情危重的患者,多有复合性外伤,多脏器衰竭,病情不稳定,在转运过程中随时发生病情恶化,影响安全转运。因此盲目转运或不合适宜的转运都会造成转运失败。•3、转运前准备不充分。信息不准确导致的交接班安全隐患。急诊护士不能及时准确衔接应收治科室,使接收科室不能做好相关准备工作,患者送至病房才开始准备床单元及抢救物品,使患者不能及时得到抢救处理;急诊护士护送患者入病房,与病房护士未做好病情、生命体征、抢救使用药物、急诊检查等的交接班,不但延误抢救时机,一旦患者病情突变、恶化甚至死亡,容易引发医疗纠纷。•4、安全护理措施不到位。意识障碍、躁动、呕吐是颅脑外伤患者的常见临床表现,这些症状都极易在转运中引起液体渗出、各种管道扭曲、不安全体位、监护仪脱落,甚至烦躁患者意外拔管等情况。由于转运是在动态环境中进行,护理人员往往未能及时发现纠正,遇到低年资护士此类问题更突出。各项物品准备不完善,备用不齐全是影响安全转运的重要因素。应急物品和药品备用不齐全可使转运途中中断治疗和抢救而影响安全转运,转运工具准备不完善,没有及时维修,功能不良等影响安全转运。•5、环境限制病情观察和处理。转运中颠簸、搬动的客观环境,不便于病情的观察,加重患者的不适感和烦躁程度,患者躁动和体位改变会导致监护探头、血压计袖带移位,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同时颠簸震动的环境还会使仪器的抗干扰能力下降,产生干扰,影响护士对病情的判断。•6、转运过程缺乏人性化设计。患者在转运时等待、转运路线拥堵、运送路线重复、无障碍设施少和相关科室配合不够等情况,都延长了转运时间。危重患者转运中的安全隐患的护理危重患者转运中的安全隐患的护理对策对策•1、定期持续培训提高转运中存在的潜在风险的识别能力,更新危重患者院内转运观念,要加强法制教育,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自觉遵守法律、规范,以防范由于法制观念不强所造成的护理风险事件(如危重患者由护生护送等),并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加强急救技术的培训,掌握急救知识,具备应急能力;保持高度的风险意识,同时健全护理风险管理机制,完善了院内转运救治体系;可从根本上防止危重患者转运过程中技术性护理风险的发生。•2、做好充分的解释工作转运前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检查的目的及必要性、可能的风险、途中转运的实施方法,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和配合。在未征得患者和家属充分理解和支持的情况下,不能强行执行转运。原则上一般在家属签字同意后才启动转运。•3、转运前应设计最佳路线,联系好相关科室,如电梯间、检查科室、接收科室,尽量缩短等待、交接的时间;改善医院的环境及硬件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