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缩句方法、习题附答案缩句,就是去掉定语、状语、补语等“枝叶”,保留主语,谓语,宾语等“主干”。具体来说,“⋯的”往往充当定语, “⋯地”往往充当状语,“得⋯”往往充当补语。在缩句时, “⋯的”、“⋯地”、“得⋯”都是“枝叶”,都应删掉。句式如下:1、 ()的+名词或代词+()地+动词+()的+名词或代词2 、()的+名词或代词+动词+得< >如:清晨的阳光柔和地抚摸着一望无际的土地。缩句时,去掉“清晨的”、“柔和地”、“一望无际的”,剩下的主干是“阳光抚摸着土地。 ”在缩句时,把字句在缩句中应保留“把+受事体”的内容,被字句在缩句中也应保留“被+受事体”。如:美丽的琥珀被波涛汹涌的大海卷到岸边。缩句应为:琥珀被大海卷到岸边。在缩句时,“着、了、过”应保留在谓语后面。在缩句中,我们不应硬套方法进行缩句,而要在理解句子原意的基础上,合情合理进行缩句。 例:可爱的小演员差点儿在舞台上滑倒。若不细心理解句子原意的话,就可能会缩成“小演员滑倒”,而原句的意思是“差点儿”滑倒,并没有真的“滑倒”。在这里,“差点儿”虽是修饰成分,但不能去掉,因此,例句的正确缩句应是:小演员差点儿滑倒。在缩句中,有的句子带有双谓语,双谓语在缩句时应保留。如:老人们喜欢到湖边的树阴下去钓鱼。很多学生都把这个句子缩成 “老人们喜欢钓鱼。”或“老人们去钓鱼。”这两个句子都没有正确理解句子原意,忽视了双谓语。正确缩句应是:老人们喜欢去钓鱼。小学阶段一般的缩句方法:(1)先找出句子讲的是哪一样主要的人或物。(2)找出句子最后一个词语(去掉助词“得”字后边的内容后),如果是动词,那么句子就缩成两部分:人物+最后一个词;如果不是动词,还要找出一个动词出来,句子就缩成三部分:人物+动词+最后一个词。(3)一般情况下不保留“的” “地”前边的词语,还有“得”字后面的词语。注意: 1: 人物有可能不止一个,如:老师和同学激动得热泪盈眶.李时珍是我国古代的一个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家. 2:“是”是一个动词要保留,如:巍峨的金字塔是世界古代建筑的一个奇迹. 3:如果句子是问句,缩写以后同样也是一个问句。如:今天依然屹立不倒的长城不正是老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的结晶吗例如:一位老红军讲了过去二万五千里长征中过草地的故事.(1)人物是:“老红军”(2)最后一个词语“故事”不是动词,就还要在人物的后面找一个动词:“讲”了(3)句子最后缩成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