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一、总体情况我市现有耕地 379 万亩,永久基本农田 325 万亩。2019年以来,全市累计投入 XX 亿元,实施高标准农田项目 68个,新建高标准农田 156.9 万亩,目前实现了永久基本农田全覆盖,为全市粮食产量稳定在 XX 亿斤以上提供了强力支撑,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 x 贡献。2021 年我市荣获全省工作成效显著地市。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亩均节水率达到 24.3%、节电率达到 30.8%,农田有效灌溉率达到100%,道路通达率达到 100%,化肥和农药施用量分别减少13.8%和 19.1%,耕地地力普遍提高 0.5 个等级以上,粮食生产综合机械化率达到 95%以上,亩均增产 50 公斤以上,亩均实现农民增收 XX 元左右,为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提供了基础保障。总体看,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呈现出高度重视、创新机制、成效良好的显著特点。(一)强化规划引领,工作合力逐步形成。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市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国之大者”,始终扛牢粮食安全生产责任紧紧围绕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为目标,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为乡村振兴夯基筑台。坚决贯彻党中央和省市委部署要求,坚持以规划引领建设,成立市县两级高规格领导小组,在党代会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中专门部署在“十四五”规划中专题规划,在财政预算中给予支持,在目标责任考核体系中设项赋分,分年度下达建设任务,采取督促考评、现场观摩、检查指导等方法,扎实推进工作落实。市政府统筹协调,相关部门在项目规划、计划审批、进度督查、验收考核等各个环节,各尽其责,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形成浓厚氛围和强大合力,为全面完成建设任务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和机制保障。(二)创新工作机制,建设质量不断提升。工程质量是农田建设的第一生命线,为保证建设质量,按照建设标准化、装备现代化、应用智能化、经营规模化、管理规范化、环境生态化“六化要求”,创新协作推进项目建设、监督管理、建后管护等工作机制。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考核的实施办法》,整合责任主体,建立农业农村部门统一实施,发改、自然资源、林业、水利等部门通力协作的建设机制;健全项目建设的申报立项施工建设、监管验收等制度;完善项目资金审批拨付、监督管理制度;初步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