舰船制冷及空调系统2舰船制冷通风的意义1)伙食冷库航程越远,需带的食品越多,储藏时间也越长,有些食品在常温下数日就变质,气温越高腐烂越快,为使食品久藏,必须设法消灭各种微生物,或抑制它们的繁殖为使果蔬类食品保存期加长,需延缓它们生长成熟。用冷藏法,能抑制微生物在食品中的繁殖,也能延缓蔬菜、水果的生长成熟,又不致破坏食品原有品质和营养价值。高温库(菜库、乳品库):0℃~5℃3舰船制冷通风的意义2)空气调节空气调节是制冷技术应用面最广的领域。大多数空调系统都需要利用制冷装置进行空气的温度、湿度调节,构建人们所希望达到的环境条件。根据使用场合的不同,空气调节可分为舒适性空调相工艺性空调。船上一般都装有空气调节装置,制冷装置为空气调节提供了必需的冷源,空调可以向船员和旅客提供适宜的生活条件和工作环境,提高船员的工作效率。4舰船制冷通风的意义3)冷藏运输专用冷藏船,多用途冷藏船,冷藏集装箱运输渔船等上面会有冷藏运输的应用。为满足生产需要在这些船舶上,都必须装设专门的制冷装置,制冷装置是船舶营运不可缺少的重要设备之一。低温库(肉、鱼库):-18℃~-20℃,微生物繁殖基本停止5舰船制冷通风的特点1:结构要求高由于船体基本上是用金属材料制造,金属骨架伸入绝热结构之中造成热流短路,使冷藏库的渗入热量增加;2:环境条件恶劣船舶冷藏库工作环境更为潮湿,水汽易于从绝热层表面渗入绝热层中,会严重破坏绝热结构,减弱绝热效果;3:设计要求高船舶制冷系统的各种机组、设备应安全可靠,并在符合体积小、重量轻的船用要求的同时,应根据造船规范的规定配有备用机组、设备和备件,以保证航行中的正常运转;船体在剧烈摇摆和振动的条件下应能正常运转,自动控制系统可靠性要强,制冷装置的能量调节要求较高,系统设计要有灵活性;机械设备应能耐海水和盐雾腐蚀。6国内外舰船制冷发展史美国在二次大战后,即重视舰艇空调,曾就水面舰艇宜采用高速还是低速型制冷机进行了实验对比,结论是高速制冷机虽有振动,但重量和尺寸指标要好得多;空调负荷小于45万kcal/h的情况下,一般采用一台或数台活塞式制冷机,超过45万kcal/h的情况下,则采用离心式制冷机英国在二战前,军舰上只装有少量的通风设备,根本谈不上空调,二战期间,由于军舰夜航防空而必须将舱门紧闭,若在热带航行,热湿负荷很大,再加上大量电子设备散热,空调问题提上了日程;最早在通风系统设置了直接膨胀式冷却器,以氯甲烷为工质,后来又改为了氟利昂,冷源一般为冷水机组,分别根据制冷量不同而采用活塞式和离心式制冷机;活塞式制冷机组寿命为12000小时,制冷量300kw,适用于驱逐舰、护卫舰等舰艇螺杆式制冷机最早于1975年应用于已在英阿马岛之战中沉没的‘谢菲尔德’号驱逐舰上,最早采用标准设计机组,后来改进为耐冲击机型7国内外舰船制冷发展史我国船舶冷藏运输最早于1985年出现在上海。当时为开展我国东海、黄海渔业捕捞运输业务,曾改造了一条二次大战期间上海长江口的沉船,有上海鱼品厂、上海船舶设计院、上海船厂等部门联合设计制冷装置。这条船成为了我国第一艘,带有氨制冷装置及冻结设备的海洋冷藏加工运输船。船舶制冷技术的推广应用与发展是从1967年上海、广州开始。当时国内几家造船厂开始建造万吨级海洋客轮船。这些船均采用了国产制冷、空调设备,以保证舱室空调和船员伙食冷库的制冷,成功的使用了国产船用制冷、空调设备,有力的促进了我国船用制冷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也为我国海上和内河冷藏运输奠定了技术基础。我国内河和沿海冷藏运输,目前依然比较落后,内河冷藏运输至今基本上是空白。8吸附式制冷工作原理吸附式制冷是通过吸附剂在较低的温度下(一般为当地气温)吸附制冷剂,在较高的温度下脱附制冷剂,通过吸附脱附循环来实现。通常是固体对气体的吸附,它的主要装置由吸附器、冷凝器、蒸发器、节流阀等组成。吸附式制冷的工质对大致可分为沸石分子筛系、硅胶系、活性炭系等。沸石分子筛系由于它的脱附温度较高,通常在280℃~300℃,所以,一般用于高温余热回收9余热式吸附式制冷大部分船舶均采用柴油机为动力装置,但其受卡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