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以来,我国沿用的是苏联的学科式教学模式,在一段时期,在高等教育方面培养了大批研究型人才。20 世纪90 年代以来,高等院校的扩招,使高等教育迅猛发展。而如今社会,科技迅速发展,人才需求在类型和数量上都有重大的变化,社会发展需要各种人才支撑。而工程造价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很强的实用性的学科,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但目前这类教学中还存在很多弊端,如教学方法陈旧,教学内容与经济活动脱节,专业实习力度不大等。专业特点决定了这类专业要专业方向与培养方向十分明确,要求学生既有相当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又有充足的实践操作技能, 毕业上岗后就会计算工程量、会做概预算。 工程造价管理教育是一种典型的以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教育模式, 在标准化课程体系学习的基础上, 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创造能力。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全面的经济开放对一位工程造价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但要面对国内的挑战还要接受国际竞争的挑战,这更加剧了培养全面应用型人才的迫切要求,而人才的培养需要强大的师资队伍,工程造价在工程中的复杂性间接地对教师队伍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自 1998年以来, 我国工程造价管理本科教育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但值得注意的是, 在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张的同时, 学生的培养质量问题却令人担忧, 越来越多的企业对工程造价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创造能力有所不满, 指出了学校对学生的培养与实际需求脱节的现象。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现阶段教师知识面的断层。长期的计划经济的量与价的结合,并不需要考虑市场价格的变化,固定的计价模式导致了思维的定性,根本不适用于开放的市场经济中的工程造价模式。八十年代末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虽然建立了一整套的与之相适应的配套设施,但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并没有相应的改革甚至落后于市场的需求,这主要是当前教职人员仍然没要摆脱学科式教学模式中培养科研型人才的固有思维,但市场经济又要求他们需要培养出能从全局通盘考虑的应用型人才,这就导致了教师队伍的这种青黄不接的现象。 教师固有思维没有转变的问题。有些教师对课程改革的热情或认识不够,沉溺在以前成功的教学之中。部分教师对课程改革持敌对态度 ,即使改也是被动的改,没有落到实处。这主要是因为现在大多数的教师是从学校到学校,很少是从企业聘请,有企业背景。对从学校刚毕业出来就进入教学岗位的教师大多理论知识掌握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