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器官循环重庆三峡医专生理教研室:马丽华教学内容冠脉循环一肺循环二脑循环三(一)解剖特点-动脉后室间支主动脉右窦→右冠状动脉左室后支↓主要供应左心室的后部和右心室前室间支主动脉左窦→左冠状动脉旋支↓主要供应左心室的前部一、冠脉循环→→(一)解剖特点-静脉心最小静脉:→各心腔(主要是右心房)心前静脉→右心房心大静脉心中静脉→冠状窦→右心房心小静脉循环路径:左冠状动脉血→Cap→V→冠状窦→右心房右冠状动脉血→Cap→V→心前静脉→右心房一、冠脉循环(一)解剖特点1,源自左、右冠状动脉分支后自心外膜垂直进入心肌深层和心内膜,心肌收缩时易受压迫。2,吻合支细而少,冠状动脉突然阻塞时,不易马上建立侧支循环,常导致心肌梗塞较大的分支吻合少。3,心肌毛细血管密度高,Cap:心肌纤维=1:1,有利于物质和气体交换。一、冠脉循环(二)冠状循环的生理特点1、途径短、流速快。主动脉→冠状动脉→右心房,6-8s2、血流量大:250mL/min,占心输出量5%3、动静脉氧差大(氧提取率大)冠状A氧含量20ml/100ml,冠状窦6m1/100ml心肌对缺血,缺氧特别敏感心绞痛4、灌注压高:血压接近主动脉血压5、血流量有明显的时相性心缩时:血流缓慢或暂停,静脉血液回流心舒时:血流量增多,血液回流停止一、冠脉循环(三)冠状血流量的调节1.心肌代谢产物心肌代谢增强,低氧→ATP分解为腺苷→冠脉血管扩张;心肌代谢增加→H+、C02和乳酸等代谢产物产生→冠脉血管扩张冠脉血氧含量降低1%,冠脉血流量增加5倍一、冠脉循环2.神经调节(整体安静时,神经因素对冠脉的舒缩影响不大)(1)交感N+→NE→冠脉受体→冠脉收缩冠脉收缩↓心肌M受体↓冠脉舒张↓心肌β2受体↓心肌正变时正变力正变传导↑→耗氧量↑→代谢产物↑→注:交感N的直接收缩作用被继发性舒张作用所掩盖。(2)迷走N+→ACh→冠脉M受体→冠脉舒张心肌负变时负变力负变传导↑→耗氧量↓→代谢产物↓↑→注:迷走N的直接舒张作用被继发性收缩作用所掩盖。(三)冠脉血流量的调节(三)冠状血流量的调节3.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心肌代谢↑→代谢产物↑→冠脉血管扩张4.血管升压素和血管紧张素Ⅱ冠脉收缩→冠脉血流量↓。一、冠脉循环(一)肺循环的结构与功能特点两套血管:支气管动脉——营养;肺动脉——气体交换1.途径短,血流阻力小,血压较低肺A(主干4cm长)→毛细血管网→肺V(主干<4cm长)→左心房。血管的总横断面积很大+位于负压的胸腔内→血流阻力小→血压较低(肺A平均压=13mmHg)。2.血管壁薄,可胀性大,血容量易变肺A管壁厚度为主A的40%,弹性纤维少而短,可扩张性大(肺血管+肺组织的顺应性大)→血管容量变动较大:①用力呼气→肺血流量↓200ml;用力吸气→肺血流量↑1000ml②平静吸气→肺血流量↑→回心血量↓→BP↓→呼吸波。二、肺循环3.无组织液生成 肺Cap.压力(7mmHg)<血浆胶体渗透压(25mmHg)+肺泡膜与肺Cap.壁紧密相贴↓利于血-气交换+抽吸肺泡腔内的液体↓∴一般无组织液生成但在左心衰竭时→肺V压↑→肺Cap.↑→肺水肿4.各部血流量受重力影响较大如:肺A平均压和血流,直立时肺下部肺上部。(一)肺循环的结构与功能特点(二)肺血流量的调节1.神经-体液调节肺血管减少A-V短路↓↓肺泡周围血流量↓↓血液流到PO2充足的肺泡周围血管(有利血-气交换)2.PO2↓和PCO2↑→肺泡周围微A收缩(机制不详)NEEAⅡPGF25-HT组胺化学感受性反射↑+↑+↑+↑+↑+↑+↓-↓-↓-↓-ACh异丙肾上腺素迷走N压力感受性反射二、肺循环脑循环的概况颈内动脉\脑底动脉环椎动脉――基底动脉/静脉——静脉窦——颈内静脉——腔静脉三、脑循环(一)脑循环的结构与功能特点1.血流量的变化小颅腔容积固定,脑血管舒缩受限制。2.血流量大,耗氧量多。脑血流量:750m1/min,占心输出量15%耗氧量:46ml/min,占总耗氧量20%三、脑循环3.血—脑脊液屏障和血-脑屏障(1)血—脑脊液屏障:存在于血液-脑脊液之间的特殊结构结构基础:无孔的毛细血管壁和脉络丛中,运输各种物质的特殊载体系统特点:02和C02容易透过,离子不易透过(2)血—脑屏障:存在于血液和脑组织之间的屏障结构基础:毛细血管内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