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 一 ) 定义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 是指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手术后切削区出现的上皮和基质交界面下的混浊。在术后 10 天即可见到,通常3~6 个月达到高峰,以后逐渐减轻。Haze 发生率 2.5%,其中≥ 1.0 级 占0.63%,≥2.0 级 占 0.14%(李莹, 2003)。发生率: PRK 2.5% 男性 >女性≥1.0 级 0.63% ≥2.0 级 0.14% ;LASEK 1.5%。高度近视、瘢痕体质、用药不足及因眼压升高而停用激素者多见。积极有效地治疗可以减轻或消失。( 二 ) 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角膜上皮下的混浊。haze 的临床分级近年来是有变化的,目前应用的是5 级分类方法。角膜雾状混浊的分类标准:1、 0 级:角膜完全透明,无混浊2、 1 级:在裂隙灯下用斜照法才能发现轻度点状混浊3、 2 级:在裂隙灯下容易发现混浊,不影响观察虹膜纹理4、 3 级:角膜混浊,影响观察虹膜纹理5、 4 级:角膜明显混浊,不能窥见虹膜纹理由于角膜混浊程度差异,临床表现也不相同。小于2 级 haze 往往不影响视力;较明显的haze,患者常常主诉有视物模糊不清、视物发散、视力下降,且伴有屈光回退。值得提出的是haze 不同于角膜薄翳、斑翳。在第一章我们了解了角膜的病理。角膜薄翳、斑翳是由于角膜组织受致病因子侵袭后,产生的角膜炎症反应、组织细胞变性、坏死、脱落、增生、修复、结缔组织填充所致的角膜永久性的瘢痕形成。经治疗不能减轻或消失。( 三 ) 产生机理及原因主要由于术后基底膜不规则,角膜上皮细胞增生活跃,在角膜创伤修复过程中成肌纤维细胞及其分泌的过多紊乱排列的胶原纤维出现所致。造成原因分析:(1) 性别:男性重于女性;(2) 屈光度数高,切削深,则创面愈合反应明显,混浊严重,即角膜混浊程度与欲矫正屈光度和切削的深度有关;(3) 与伤口愈合的个体差异有关;(4) 切削时间长,激光脉冲所致的角膜表面温度升高加重角膜反应,混浊明显;(5) 角膜上皮刮除不均匀、表面不光滑,造成角膜修复反应明显。( 四 ) 预防及处理1、预防:筛选出瘢痕体质患者不施手术;PTK去上皮;可采用多步切削;合理的糖皮质激素应用。2、处理:1)局部使用糖皮质激素药物治疗:糖皮质激素能预防及治疗haze,主要在于它对胶原的代谢有三个方面的作用:(1) 抑制胶原 a- 肽链的合成;(2) 抑制脯氨酰羟化酶的合成,a- 肽链中的脯氨酰不能羟化则不形成三联螺旋,也不能分泌出细胞;(3) 诱导成纤维细胞产生胶原酶,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