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气道患者的护理粱小曼2020年5月13日人工气道的概念人工气道:是指经口、鼻或直接经气管置入导管而形成的呼吸通道,以辅助患者通气及进行肺部疾病的治疗。建立人工气道的目的:保证呼吸道的通畅;保护气道,预防误吸;便于呼吸道分泌物的清除;为机械通气提供封闭通道。建立人工气道的指征上呼吸道梗阻口鼻腔或喉部损伤、异物或分泌物潴留气道保护性机制受损昏迷、麻醉时,正常生理反射抑制,气道保护性机制受损,易发生误吸及分泌物潴留气道分泌物潴留咳嗽反射、吞咽反射受损时,气道分泌物潴留实施机械通气紧急建立人工气道的指征深昏迷、镇静过深呼吸衰竭或呼吸停止心跳骤停严重气道痉挛、气道异物梗阻误吸或有误吸危险难以控制的上呼吸道出血急性上呼吸道梗阻意外拔管人工气道应用中存在问题1、套囊漏气2、位置不正确3、痰/血堵塞4、湿化问题5、呼吸机相关肺炎人工气道应用中存在问题6、口腔溃疡7、气道出血8、局部黏膜坏死9、意外脱管10、院内交叉感染人工气道导管的护理气管插管导管的护理气管切开导管的护理人工气道固定注意事项固定寸带松紧适宜,动态调整打死结,防止松脱。每班评估并记录导管插管深度,当面测量交接。(一看、二量、三记)(注意角度、深度、长度)气管插管位置确定插管后勿直接连接呼吸机连接简易呼吸器行人工通气观察胸廓有无起伏将听诊器分别置于双肺上区、双肺中区、肺下区确认有无呼吸音并是否对称监测SpO2升高ETCO2、纤维支气管镜、X拍片人工气道固定注意事项注意保护皮肤、黏膜,适当垫以棉球或纱布,防止皮肤、粘膜损伤。易发生损伤的部位:嘴角、颈部、鼻孔周围、鼻翼、脸颊、耳廓上部。人工气道固定注意事项老年患者、门齿缺损者需使用加固材料剧烈咳嗽、翻身时及时扶持气管导管与呼吸机管路导管的固定与病床、呼吸机管路固定密切相关,病床保持固定常态,呼吸机管路勿固定在床护栏上口唇、面部皮肤病变患者注意保护破损皮肤人工气道内分泌物的吸引患者频繁咳嗽,听诊有痰鸣音出现人机对抗或气道内压力增高患者烦躁不安,出现紫绀或呼吸困难氧饱和度下降血压及心率的改变(指征分别来自病人、呼吸机、监护仪、听诊)气道分泌物的清除—并发症的预防正确判断吸痰时机,吸痰前后予提高吸氧浓度使用合适型号的吸痰管吸痰手法轻柔吸痰时间小于15秒将吸痰管送入气管插管深部时再给负压;尤其是经口鼻吸痰采用密闭式吸痰方法(传染病人)人工气道的湿化湿化满意:分泌物薄稀,能顺利通过吸引管,导管内没有结痂,患者安静,呼吸道通畅;湿化不足:分泌物黏稠(有结痂或黏液块咳出),吸引困难,可有突然的呼吸困难,发绀加重;湿化过度:分泌物过分稀薄,咳嗽频繁,需要不断吸引,听诊肺部和气管内痰鸣音多,患者烦躁不安,发绀加重。VAP预防手卫生(五个洗手时刻,七步洗手法)。每日评估,尽早拔管。常规半卧位(30-45度)。保持气囊合适压力(25-30厘米水柱)。清除气囊上滞留物(声门下吸引)。加强口腔护理(3次/天)。呼吸机管路的消毒灭菌(1周)。营养支持。无菌操作、按需吸痰。及时倾倒冷凝水。气管套管非计划脱出处理1.一旦气管套管非计划拔出,立即用止血钳撑开气管切开处,给予氧气吸入,同时通知医生,根据患者情况进行处理。2.如患者气管切开时间超过一周,窦道形成时可更换套管重新置入;切开不到一周,窦道未形成,置入困难,进行气管插管或再次行气管切开,重新置管后,先接呼吸机,氧流量调100%,然后根据病情在调整。3.重新置管后要妥善固定气管套管、防止再次脱出,躁动病人给予身体约束或遵医嘱使用镇静药。4.其它医务人员应迅速准备好抢救药品和物品、如患者出现心跳骤停时立即给予心脏按压。5.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意识、血氧饱和度变化,配合医生查动脉血气分析,根据结果调整呼吸机参数,并做好护理记录。6.及时报告护长,组织护理人员分析发生非计划拔管原因,提出改进,填写(不良事件报告表)上报护理部。经口气管插管滑脱处理1.当气管插管部分脱出<8cm(气管插管头端可能在声门内),立即放松气囊,将气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