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十联考2 02 2 � 2 02 3 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答案在最后) 1,本试卷满分150 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中册、下册第一至二单元。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工(本题共5 小题,17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 题。 材料一: 《孔乙己》《药》《明天》《风波》阿Q 正传》等篇都是对旧中国灰色人生的写照。尤其是出世在后的《阿Q 正传》给读者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现在差不多没有一个爱好文艺的青年口里不曾说过"阿Q"这两个字。我们在接触灰色的人物的时候,或听得了他们的什么"故事"的时候,《阿Q 正传》里的片断便浮现在眼前了。我们不断地在社会的各个方面遇见“阿Q 相”的人物。我们有时自己反省,常常疑惑自己身上是否也免不了带着一些"阿Q 相"的分子,但或者是由于忽于饰非的。同理,我又觉得"阿Q 相"未必全然是中国民族所特具的,似乎这也是人类的普通弱点的一种。至少在“色厉内荏”这一点上,作者写出了人性的普遍弱点。 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辛亥革命,反映在《阿Q 正传》里的,是怎样的叫人气短呀! 乐观的读者或不免要非难作者的形容过甚,近乎故意轻薄"神圣的革命",但是谁若亲身在"县里"遇到这样的大事,一定会觉得《阿Q 正传》里的描写是写实的。我们现在看了七八两章,大概会仿佛醒悟似的知道十二年来政乱的根因罢!鲁迅君或许是个悲观主义者,在《呐喊》中他对劝他做文章的朋友说道:“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问死了,然而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 朋友回答他道:"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了,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子的希望。"因为“说到希望却是不能抹杀的”,所以鲁迅君便答应他朋友做文章了,这便是最初的一篇——《狂人日记》。后来,在《故乡》中他又明白地说出他对于“希望”的怀疑。 但是《阿Q 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