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先看一张图。这张图里面有三个信息:第一,当一群人的信息化程度超过某个临界点,某个应用就可能爆发,带来效率的提升。这一点不多说。第二,群体中的一部分人的效率提升,会导致剩下一部分人的信息化程度快速提升。当一部分出租车司机用了滴滴和快的以后,其他的出租车司机的相对效率会降低,然后被迫购买智能机。第三,一个应用的爆发,对于另一个应用的爆发也有促进作用。如果不是饿了么和美团外卖在 2014年的努力,小餐馆老板不会这么快学会使用智能手机,美菜的爆发可能也要再晚一些。网络越大,每个节点的价值就越大——这个命题不仅适用于社交网络,放在整个互联网上,也是适用的。安卓系统,微信,滴滴快的,美团点评饿了么,这些新节点,把移动互联网推入了下一个阶段,开始慢慢地改造几十万亿的传统产业供应链。目前中国的各种商品流通的核心环节,是各种“批发市场”。它们起到定价、撮合交易等积极作用,提高了商品的流动性,降低了交易成本。但是我们通过观察,发现许多形态的批发市场都有一些无药可治的低效环节,处在一种“次优的稳定态”,有机会利用信息技术和资本来改造。我们针对批发市场的各种特性进行了研究。挑两个和大家聊聊。特性一:加速非标商品交易撮合农贸批发市场就是一个典型的非标商品撮合平台。听上去这是个低效的事情:农产品摆在批发市场卖,这得带来多高的损耗啊。那采购商为什么一定要去批发市场买,而不能长期锁定一些农场、合作社直接供应呢?因为农场和合作社由于种植时节、气候、病虫害等各种因素,无法保证长期稳定的供应质量和数量。每一批都可能不一样,甚至同一批的产品中的质量也不均匀。农贸批发市场集中了更多的卖方,让买方可以“眼见为实”,现场挑选,现款交易。看似这是个无解的难题,智能手机怎么能解决呢?观察海内外市场,我们发现答案不在“技术”,而在于“规模”。事实上,在互联网还不发达的年代,美国的消费者就已经抛弃农贸集市选择了连锁超市;餐饮行业的采购,也已经抛弃了批发市场,主要依靠 50家大型的“宽产品线”FoodService公司、16000家小型的“窄产品线”FoodService公司(平均每家服务 40家餐馆)和一些CashandCarry(仓储式超市)。“宽产品线”部分的市场集中度相当高,前三家(Sysco,USFood,PFGC)占了70%;老大Sysco比老二大两倍,比老三大三倍,而且规模效应很明显,宽产品线部分的EBITDA(7.2%)比第三名 PFGC(2.8%)高了两倍多,单SKU创收、单客户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