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论语》中的教育思想VIP免费

《论语》中的教育思想_第1页
1/9
《论语》中的教育思想_第2页
2/9
《论语》中的教育思想_第3页
3/9
论语》中的教育思想初中接触过孔子的《论语十则》,但那是自读课文,没有仔细揣磨。但自此知道孔子不仅精通音乐、礼节、书写、计算、射箭、驾车等各种技能,更有“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等佳话。一本《论语》,就涉及哲学、美学、政治学、伦理学、教育学、诗学、史学、宗教学等多种领域。而过去有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更是形象地说明了孔子的德才兼备。但时至今日才真正拿起《论语》,对孔子的教学思想有些领悟。孔子的教育思想,对今天的教师,仍有启发。我们可以吸取其中有益的东西、优秀的东西,灵活运用在教育教学中去。下面对《论语》一书中的教育思想,作些粗浅分析。一.德智并重孔子教学很注重人的内在素质和外在表现的统一,提出了“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一论断,认为德才兼备、表里如一才能算是真正的人才。他的教育内容是德才并重,尤其加强道德教育。他说:“君子无终食之问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里仁》)。指出“仁”是君子的根本品德,是德育的总概念。“仁”的内涵非常广泛,如“刚、毅、木、讷,近仁”(《论语.子路》),更包括爱人、忠、恕、孝、悌、恭、宽、信、敏、惠、勇、敬、温、良、俭、让、诚等一系列美德。但每种美德都只反映仁的一个侧面,只有将它们集合之,才称得上仁,但其核心却很简单,就是“爱人”。要做到“爱人”,必须先做到“忠恕”和“孝悌”。孔子的德育是为培养封建社会的“君子”而服务的,但它形成于德育实践过程中,基本反映了德育的客观规律,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对我们当前的道德教育,尤其是“素质教育”,无疑有着积极的作用。智育主要是指使人获取知识、工作技能的教育工作。孔子认为除了极少数的“圣人”外,绝大多数的人要获得知识与技能必须“学而知之”和“困而学之”(《论语.季氏》)。“学习”一词就来自孔子的“学而时习之”,可见智育的首要目的是教人以良好的学习方法,其次才能以之进行卓有成效的学习。这一指导思想和我们现在的某些单纯的应试教育、技能教育相比,无疑更具备正确性。孔子是智育与德育并重的。因此,他教导弟子:“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要求弟子们学习目标在“道”,执守于“礼”,遵依于“仁”,而游憩于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之中。在教学内容上,也与其培养目标相适应,提出了“四教”,即“文、行、忠、信”。在智育与德育之间,孔子既重视智育,更重视德育,他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论语》中的教育思想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