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阳县润城镇一、简介润城镇,一直是山西阳县最繁华的城镇之一,富商巨贾辈出. 沁河明清时称 " 洎水 " ,它如乳汁浸润,哺育了润城镇的人们. 明末时,富庶的润城镇曾多次遭到流寇的袭扰,为了抗匪自保, 润城修建了3 座城堡 : 屯城、 刘善城和砥洎城. 几百年过去了, 屯城与刘善如今仅存遗址,只有砥洎城基本保留了下来. 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润城镇,位于山西省阳城县城东7 公里处,早在战国时期已是韩赵相争的重镇 . 古称 " 少城 " 、" 小城 " ,因冶炼业兴旺曾称" 铁冶镇 " ,明嘉靖三十八年改为"润城 ". 润城镇四山环抱, 三水萦流 . 润城镇位于阳城县城东沁河东岸,樊溪由镇中流过. 晋阳高速公路由村北经过,并设润城出口,南接晋韩公路,离侯月铁路线阳城站仅7 公里 . 现存有省级保护文物明代古城堡" 砥洎城 " ,润城 "东岳庙 "(应为金代建筑),屯城" 东岳庙 " (金代) . 并有春秋战国时期白启屯粮而得名的屯城村,明代尚书王国光故居上庄村,影响八省的道教圣地天坛山,望川村的开明寺,上伏村、中庄村的汤帝庙等名胜古迹. 还有抗日战争时期朱德总司令到润城时住过的姚家院,炸毁日伪碉堡的紫台岭伏击战遗址建设的紫台岭烈士陵园等,都是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在这块丰腴的土地上名人志士层出不穷,明代政治家、财政家吏部尚书加太子太保光禄大夫王国光,清代汉学家、数学家张敦仁,户部尚书张慎言,布衣诗人张晋等名满天下.这些先哲躬身实践,奠定了文化润城的根基. 润城镇不仅是一座享誉久远的文化大镇、历史名镇、经济强镇、商贸重镇,而且是一个历史久远的旅游圣地,古阳城八景之一的" 沁渡扁舟" ,就是对该镇沁河沿岸风光的高度浓缩. "樊山戴上帽,小城揭了鏊" 是一句流行于润城数百年的谚语,久居润城的老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 但现在,好多年轻人却不明白个中道理. 可乐山位于润城村东部,海拔超过1500 米,由于可乐山又高又大,在夏秋季节,阻挡了由东南向西北推进的温湿气流,产生积雨云,因而形成地形雨,并且极易降暴雨,导致山洪暴发,东河暴涨. 东河一旦暴涨,由于河道水位落差大,润城村内河道窄,常常给润城造成灾害. 城,即润城村 . 沁河沿村由北而南奔流直下 ; 东河由东而西穿村而过,注入沁河, 据阳城县志载 : 明清时期, 润城村是泽、 潞、平阳、 河东、豫北一带最大的集贸市场. 各种饭店、 地方小吃自然很多. 其中有不少饭店以卖煎饼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