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5 板块运动1、全球 岩石圈 共分为 六大板块 :亚欧板块、非洲板块、 美洲板块、 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 (读“全球板块分布及板块运动示意图”,了解某地区位于哪个板块内或板块交界处)2、板块在软流层 之上滑动,板块作用的 驱动力 是 地幔物质对流。3、板块内部相对比较稳定 ,板块交界处是地壳运动 的活跃地带。因此, 地震火山 多分布在板块交界处。 (思考:澳大利亚大陆为何地震较少?)4、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世界大地貌的成因,如大西洋、喜马拉雅山等板块运动特点形成地貌举例板块 张裂 的地区←| →(生长边界)大洋板块张裂海洋大西洋大陆板块张裂裂谷东非大裂谷板块 碰撞 的地区→| ←(消亡边界)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海沟;岛弧、海岸山脉马里亚纳海沟、安第斯山脉、落基山脉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巨大山脉喜马拉雅山脉5、海底岩石年龄 的分布规律:海底岩石年龄从海岭到两侧由新到老对称分布(观察地图册“海底岩石年龄分布图,分析原因)6、在“震源和震中示意图”写出地震要素名称:震源、震源深度、震中、震中距 。7、地震发生时,人们先觉察到的是地面上下颠簸 ,接着而来的是 左右、前后摇晃,原因是因为纵波先于横波到达地表。8、震级 表示地震所释放能量的大小;地震烈度 表示地震的破坏程度。震级每升高一级,相应的能量就增加约32 倍(思考:震级相差三级,能量相差多少倍?)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同一次地震所影响的地区有多个烈度。9、影响烈度的主要因素 有震级、震源深度、震中距、地质构造、地面建筑的抗震性能、救援等。10、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 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在“世界地震、火山分布”图上找到地震带分布,掌握主要地震国位于哪个地震带上,思考:为何我国地震灾害频繁?)专题 6 岩石与矿物1、三大类岩石互相转化的关系图2、三大类岩石的比较 (思考:各种岩石的成因、分布及特点)类型形成过程特点岩石举例形成山体岩浆岩——岩石圈主体侵入岩岩浆在地球 内部压力 作用下,侵入地壳内部 ,冷却凝结而成岩石。矿物结晶颗粒较大花岗岩华山、衡山、普陀山、黄山喷出岩岩浆在地球内部压力作用下,沿地壳薄弱地带 喷出地表 冷凝而成岩石矿物结晶颗粒细小,有的有流纹或气孔玄武岩长白山、富士山、大洋洋底沉积岩——分布面积最广地表岩石在 外力作用 下被风化、侵蚀成碎屑物质,再经风、流水等搬运,经过沉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