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术中低体温的预防VIP免费

术中低体温的预防_第1页
1/14
术中低体温的预防_第2页
2/14
术中低体温的预防_第3页
3/14
术中低体温的预防目的原因影响目的为手术室护士提供手术患者体温护理管理的实践指导原则,以维持患者正常体温,防止围术期(尤其是术中)低体温的发生。该指导原则针对计划外低体温的预防,计划内或治疗性低体温不在该指南范围内。导致低体温的原因1.麻醉药物导致的体温调节障碍:麻醉药抑制血管收缩,抑制了机体对温度改变的节反应,病人只能通过自主防御反应调节温度的变化,核心体温变动范围约在4℃以内。2.手术操作导致的固有热量流失:长时间手术,使病人体腔与冷环境接触时间延长,机体辐射散热增加。3.手术间的低温环境。导致低体温的原因4.静脉输注未加温的液体、血制品。5.手术中使用未加温的冲洗液。6.其他:术前禁饮禁食、皮肤消毒、患者紧张等因素的影响。7.新生儿、婴儿、严重创伤、大面积烧伤、虚弱、老年患者等为发生低体温的高危人群。低体温对机体的影响1.手术部位感染风险:降低机体免疫功能,引起外周血管收缩致血流量减少,从而增加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风险,导致住院时间延长。2.心血管系统并发症:如室性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血压下降,严重时可引起室颤、心搏骤停等。3.对于创伤患者,低体温与死亡发生率的升高相关。4.凝血功能:使患者机体循环血流减慢,血小板数量和功能减弱,凝血物质的活性降低,抑制凝血功能,增加手术出血量。低体温对机体的影响5.改变药物代谢周期:增加肌肉松弛药的作用时间,延长麻醉后苏醒时间。6.导致患者寒战,耗氧量增加。7.中枢神经系统:降低中枢神经系统的氧耗和氧需,减少脑血流量,降低颅内压,核心温度在33℃以上不影响脑功能,28℃以下意识丧失。8.内分泌系统:抑制胰岛素分泌,甲状腺素和促甲状腺素分泌增加,肾上腺素、多巴胺等儿茶酚胺水平随低温而增加,麻醉中易发生高血糖。9.其他:低温可使肾血流量下降,pH升高以及呼吸减慢等。预防措施预防措施1.设定适宜的环境温度:应维持在21~25℃。根据手术不同时段及时调节温度。2.注意覆盖,尽可能减少皮肤暴露。3.使用加温设备,可采用充气式加温仪等加温设备。4.用于静脉输注及体腔冲洗的液体宜给予加温至37℃。5.高危患者(婴儿、新生儿、严重创伤、大面积烧伤患者等)除采取上述保述保温措施外还需要额外预防措施防止计划外低体温,如可在手术开始前适当调高室温,设定个性化的室温。注意事项注意事项1.应采用综合保温措施。2.在使用加温冲洗液前需再次确认温度。3.应使用安全的加温设备,并按照生产商的书面说明书进行操作,尽量减少对患者造成可能的损伤。4.装有加温后液体的静脉输液袋或灌洗瓶不应用于患者皮肤取暖。注意事项5.使用加温毯时,软管末端空气温度极高,容易造成患者热损伤。不能在没有加温毯的情况下直接加温或使用中软管与加温毯分离。6.加温后的静脉输液袋或灌洗瓶的保存时间应遵循静脉输液原则及产品使用说明。7.对使用电外科设备需要粘贴负极板时,应注意观察负极板局部温度,防止负极板局部过热性状改变对患者皮肤造成影响。8.使用加温设备需做好病情观察及交接班工作。9.加强护士培训,掌握预防低体温及加温设备使用的相关知识。THANKS谢谢观看知识回顾知识回顾KnowledgeKnowledgeReviewReview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术中低体温的预防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