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生发展内驱力 构建“四位一体”育人机制 激发学生发展内驱力 一、问题的提出: 21 世纪是“教育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里, 终身学习和主动成长将成为社 会和个人生活的需要,教育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主动发展, “学会求知,学会做 事,学会做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 “着力提高学生 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促使学生主动成长” 。 但我们也发现:新 课程改革和规范办学行为实施以来,高中的教学内容、学习方式、评价理念都 有一系列的改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虽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是依然存在着 部分学生人生目的不明确、自我发展缺少动力的问题,依然存在着闲暇时间自 主学习能力弱,学习效率不高的问题。如何激发学生发展内驱力、促进学生主 动学习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什么是内驱力 从心理学角度讲,学生的内驱力是指:学生力求认识世界,可望获得科学 文化知识和不断探求真理,而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它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 极性的核心因素,是学习的强化剂,是学生学习获得成功的十分重要的内在意 识倾向。 从哲学角度讲,学生的内驱力是指:教学活动主体的积极参与意识。学生 是教学活动的内因,教师只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把教学活 动变成学生获取知识和不断探求真理的自觉意志和行为。 从教育学角度讲,学生的内驱力是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自觉 完成学习任务的动机。 三、为什么要激发学生发展内驱力 (一)当前高中学生的特点 高中学生的年龄一般是在十四五岁到十七八岁。这个年龄阶段在儿童心理 学上通常称之为青年初期,它是一个人独立走向社会生活的准备时期,也是一 个人开始考虑自己未来生活道路的时期。这个时期是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 也是思想的迅速成长期。人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在这个时期基本形成。 高中阶段在人的一生中是最宝贵,最有特色的黄金时代。但是,这个阶段的学 生也有自己明显的心理两重性: 1. 政治上具有探求性,观点上带有偏激性。 2. 思想上具有进取性,认识上带有片面性。 3. 目标上具有时代性,需求上带有享乐性。 4. 思维上具有求异性,心理上带有逆反性。 5. 行为上具有独立性,生活上带有依赖性。 6. 性格上具有开放性,意志上带有脆弱性。 7. 交往上具有广泛性,情感上带有冲动性。 90 后的成长时期正是我国经济高速发展时期,物质条件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