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L学习:让学习变得轻松而有趣 ——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替换) 教学内容: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替换)(用五年级学生上)苏教版六年级(上)第68-69页例1、“练一练”,第72 页第1-3 题。(执教老师对例1 略有改编)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 based learning 简称 PBL)”的学习过程,体会通过假设把复杂问题转化成简单问题的过程,初步感悟假设的策略,并能应用策略解答一些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运用假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假设的策略对于解决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观察、比较、分析和推理等能力。 3.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基于问题的学习(PBL):让学习变得轻松而有趣”。 教学重点:解决用假设策略时总量不变的(两种量之间“倍数”关系)实际问题,认识假设的策略。 教学难点:运用假设策略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巧用“俗语” 引入“假设” 出示: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图文 问:屏幕上这幅图是什么意思?学生: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师生一起更正此句民间俗语的“误解”:“皮匠”实际上是“裨[ pí ]将”的谐音,“裨[ pí ]将”,在古代是指“副将”,原意是指三个副将的智慧(谋略)合起来能顶一个诸葛亮智慧(谋略)。流传中,人们将“裨将”说成了“皮匠”。 再回到这幅图。 ①师:如果将图中的人物都“假设”成“副将”的话,那么,图中一共有几个副将?(6 个)生思考并解释自己“假设”的思考过程(师相机引导:运用了“替换”的方法。)。 教师:如果将图中的人物都“假设”成“诸葛亮”的话,那图中一共有几个诸葛亮?(2 个)生思考并解释自己“假设”的思考过程(师相机引导:运用了“替换”的方法。)。 师:我们刚才聊着聊着就聊到了一个词“假设”,(板书:假设)“假设”策略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广泛的应用,“假设”其实也是我们解决数学问题的一个有效的策略(板书:解决问题的策略)。 “假设”是运用思维、想象,对未解决的问题提出初步虚构设想,进行尝试性解决。(人人都可以提出假设,再根据假设寻找一种或几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设计说明:教学时巧用了“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这个学生耳熟能详的俗语,苏 教 版 小 学 数 学 六 年 级 上 册 《 四 解 决 问 题 的 策 略 : 1、 解 决 问 题 的 策 略 (1)》 优 质 课 教 学 设 计 _7--第 1页苏 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