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如何创新?近年来,凭借着电子商务、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的不停成熟,某些大型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和电商平台,主动向供应链的上下游延展业务,试图分享商业银行在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市场份额,同时也加速了互联网供应链金融阶段的全方面到来。本文试图通过梳理供应链金融的发展模式,分析银行在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建议。一供应链金融发展模式分析供应链金融是在公司进行供应链管理的基础上产生的,传统的供应链管理只关注信息流和物流,无视了对资金流的管理,使得信用高、易获得银行贷款的核心公司与供应链中资信较差、融资困难的中小公司形成流动资金不平衡问题,并且由于核心公司普通会运用其强势地位占用一定的流动资金,使得中小公司资金的收支不能在同一时刻发生,从而产生资金缺口。供应链金融就是通过商业银行的介入,运用核心公司的信用保障,将低成本的资金流引入到供应链上下游中小公司中,解决其资金缺口问题,从而维持整个供应链资金的高效运转。(一)供应链金融 1.0 模式供应链金融 1.0 模式即传统供应链金融线下模式,1.0 阶段的“1+N”模式是指商业银行围绕核心公司,以核心公司的信用作为支持,为核心公司的上下游公司提供融资服务。其中,“1”代表核心公司,“N”代表产业链上下游众多中小公司群体。这一概念最早由原深圳发展银行(现平安银行)在提出。鉴于长久的业务往来与合作,核心公司普遍对于上下游中小公司的实际经营及资信等状况相对理解。该模式的优势在于商业银行能够运用核心公司的风险把控,批量拓展与之有关的上下游公司,依靠核心公司对这些上下游公司提供金融服务。此模式以商业银行为主导,以核心公司为信用载体,重要通过应收账款融资、存货融资和预付账款融资等形式实现,使得商业银行能够挖掘在传统信用体系下无法拓展的中小型公司客户。但由于整个流程是基于线下的传统模式,效率较低,且银行出于风险控制的考虑,规模的扩张受到限制,另外该模式也没有实现供应链金融所规定的信息流共享,以及物流、资金流、商流的对接。(二)供应链金融 2.0 模式供应链金融 2.0 模式进入了供应链金融线上化的阶段。通过技术手段对接供应链的上下游及各参加方,其中涉及核心公司上下游中小公司、银行、小贷公司等资金提供方、物流公司等,将供应链中的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在线化,实时掌握供应链中公司经营状况,从而控制贷款的风险。供应链金融 2.0 率先由原深圳发展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