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广东中山参观培训体会范文随着沿海地区劳动力等投资成本上升,资源供应矛盾日益加剧,年gdp总量近3万亿元的粤港澳经济圈产业呈现向内陆梯度转移的态势,而区域经济合作作为沿海产业转移的平台,正成为一股迅速发展的潮流,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在这种大背景下,作为区域位置不佳、经济相对欠发达的内陆地区,如何借助其势,依托其力,努力把自身融入区域经济发展的板块中,在积极承接沿海产业链的转移对接中谋求更大的发展,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一大课题。底,笔者有幸在广东中山参观培训,并到湖南几个县市参观学习,感到深受启发。一、产业转移是沿海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凭借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优惠的经济政策,承接了以香港、台湾为主的发达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经过二十余年的高速发展,珠三角经济实力得到极大的加强,迅速走过了工业化的前、中期阶段。随着该地区人工费、土地使用费的上升,珠三角许多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产品的价格竞争优势正在逐步丧失。珠三角必须将这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有承接能力的欠发达地区转移,以腾出空间来发展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产业。珠三角经济的迅速发展,主要立足于廉价劳动力,随着我国经济的增长,这种优势正在丧失。从开始,“民工荒”席卷珠三角,并号称短缺民工200万人,随后这股“民工荒”迅速向长三角、环渤海地区蔓延。“民工荒”其实并不是民工数量上的绝对短缺,从根本上说是由于民工工资待遇要求的提高与厂方所能承受的待遇标准不能满足而导致民工数量流动的减少造成的。“民工荒”意味着劳动力成本的提高,意味着单靠血汉工资成本竞争的状况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正在迅速改变。一些外资企业已经开始撤离珠三角,珠三角产业转移与升级迫在眉睫。市场是最灵敏的温度计,当珠三角开始遭遇“民工荒”时,许多沿海地方产业便悄然转移,一些企业已经陆续迁移到了中第1页共4页部的湖南和江西。尽管与沿海相比工资待遇相对较低,但农民还是喜欢在自己家门口打工。招工容易,加上地租便宜,内地对沿海的劳动密集型企业还是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广东东莞一家鞋厂迁到湖南郴州之后,工人的平均工资比东莞低50元到100元,当地的厂房租金水平也仅相当于东莞的三分之一。这家鞋厂成功转移之后,接踵而至跟来了好几家厂。“泛珠三角地区(9+2)经济合作”概念在第一次提出后,便在国内外引起了广泛关注,珠洽会的召开,拉开了广东二次创业的序幕。而周边地区凭借丰富的农矿资源及低廉的土地、劳动力资源,积极承接了广东转移产业,根据比较优势发展各自的特色产业。例如,广东中山汉费服装公司和台山宝星针织公司,分别投资1000多万元,到广西贺州发展织造、制衣产业;XX省的XX县区主动从珠三角招商发展农副产品和手套加工业,创汇为改革开放以来该县全部外汇收入之和,不但解决了多名劳动力就业,而且改变了过去海南定安工业薄弱的局面。近几年来,我省的XX县区也成为湖南承接广东沿海产业转移的示范基地,香港丽宏毛织、台湾承阳针织、香港润丰电子、香港南大木业等企业纷纷落户蓝山,使该县的经济发展增加了催化剂。以毛织加工贸易为主的“三来一补”外向型加工企业发展到了350余家,拥有各类织机3万台(套),用工3万人,“湘南毛织城”的雏形已基本形成。随着泛珠三角经济圈的打造,互补性产业转移和产业承接日益成为区域内经济合作的热点和重点,这种产业的梯度转移,正如当年港澳企业向珠三角的转移,将带动中西部地区的工业化,并在泛珠三角经济区中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二、积极搭建产业链转移的承接平台,做好沿海产业的转移对接准备(一)抓住机遇,准确定位。要充分认识到,承接沿海产业转移是加快我县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做好产业承接这篇文章,不但能迅速扩张我县的经济总量,推进我县的工业化进程,使我县积极融入珠三角经济一体化,而且通过资金、管理、技术、人才的引入,能够不断优化经济结构,提升传统产业层次,促进我县工业由传统加工做坊型向现代制造业基地转变。第2页共4页(二)兴工强县战略要有新的举措。一是在县城要立即规划出万亩以上集中成片的工业园区。XX县区发展的成功经济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