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P 条件技术在采购定价中的运用 在SAP中,条件技术运用非常广泛,如MM 中采购订单的定价、SD 中销售订单的定价等等,通过前一段时间的学习摸索,现把自己在条件技术在采购订单定价中的运用学习心得总结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鉴于本人对条件技术的认识及实际经验的不足,有些方面可能认识并不完全准确,如有不正确的地方望大家给予指正。 总的说来,条件技术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条件表 2.存取顺序 3.条件类型 4.计算方案 5.方案确定 下面分别对以上几个方面展开说明 一、条件表 在SAP系统中,条件表由一个或几个关键字及一个条件记录号字段组成,条件表 SAP系统已经定义好的,不同的条件表存储不同的信息,常见的如无工厂数据的信息记录存储在A018 表,有工厂数据的信息记录存储在A017 表等等(如图 1.1) 图1.1 上图显示的就是系统标准的工厂条件信息记录表,左边就是被选做关键字的字段,如供应商、物料、采购组织、工厂等等,右边可选做关键字的字段,当然如果有必要,系统允许自定义条件表,自定义条件表命名必需在 501 至 999 之间。大家可以用 SE16 查看相应条件表的内容(如图1.2) 图1.2 可以看到条件记录表由关键字及定价记录号组成,系统首先按关键字查找到相应的定价记录号,然后根据定价记录号到相应的表查询条件记录,系统存储条件记录的表主要有以下四个: KONP(时效性条件) KONH(抬头条件) KONM(数量等级) KONW (价值等级) 如我们根据图1.2 中的定价记录号000007214 到表KONP 查询到如下条件记录(如图1.3) 图1.3 系统根据定价记录号查找到我们最终所要的数据。 二、存取顺序 所谓的存取顺序,就是系统读取条件的一种策略,在 SAP中各种各样的条件都存储在第一节所讲的条件表中,如图2.1 是系统标准的总价存取顺序 图2 .1 下面对以上表的相关字段加以说明,“编号”就是系统访问条件表的顺序,各个编号之间一般都留有间隔,这只要是为了方便修改访问顺序时可以在各个间隔间插入编号。“表”和“描述”就是第一节所讲的条件表和描述,如图2 .1 中有我们常用的框架协议、合同、信息记录等条件表。“需求”就是系统中定义的一些例程,例程中定义一些判断条件,只有当满足例程中的判断条件时才允许访问该条件表。“排斥的”选中表示对存取顺序中条件表的访问是互斥的。 三、条件类型 条件类型代表了各种条件因素,在采购订单的定价过程中,我们面对的都是一个个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