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手术期护理常规•围手术期是围绕手术的一个全过程,从决定接受手术治疗开始,直至基本康复,包括手术前、手术中及手术后的一段时间。手术能治疗疾病,但也可能导致并发症和后遗症患者接受手术,要经历麻醉和手术创伤的刺激,机体处于应激状态。任何手术都会使患者产生心理和生理负担。因此,围手术期护理旨在为患者提供身心整体护理,增加患者的手术耐受性,使患者以最佳状态顺利度过围手术期,预防或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一、术前护理•(一)评估和观察要点。•1.评估患者的病情、配合情况、自理能力、心理状况。•2.评估患者生命体征、饮食、睡眠、排便、原发病治疗用药情况、既往病史等•3.了解女性患者是否在月经期。•4.了解患者对疾病和手术的认知程度。•(二)操作要点。•1.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术前检查的目的及注意事项,协助完成各项辅助检查。•2.帮助患者了解手术、麻醉相关知识:可利用图片资料、宣传手册、录音、录像或小讲课等多种形式介绍有关知识,手术方式,麻醉方式等。•3.向患者说明手术的重要性,术前、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情况及配合方法。4.做好术前常规准备,如个人卫生、手术区域的皮肤准备、呼吸道准备、胃肠道准备、体位训练等。•5.根据手术需要,配合医生对手术部位进行标记•6、做好身份识别制度,以利于病房护士与手术室护士进行核对。(三)指导要点•1、呼吸功能训练:根据手术方式,指导患者进行呼吸训练,教会患者有效咳痰,告知患者戒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床上排泄:根据病情,指导患者练习在床上使用便器排便。•3、体位训练:教会患者自行调整卧位和床上翻身的方法,以适应术后体位的变化,根据手术要求训练患者特殊体位,以适应术中和术后特殊体位的要求。•4、饮食指导:根据患者病情,指导患者饮食。•5、肢体功能训练:针对手术部位和方式,指导患者进行功能训练。(四)注意事项•1、指导患者及时阅读手术须知。•2、对教育效果需进行评价:•患者能否正确复述术前准备相关配合要点,能否正确进行功能训练,护士应注意观察患者情绪变化,评估患者有无焦虑状态,焦虑是否减轻或消除。二、术中护理•(一)评估和观察要点•1、根据不同的手术需要,选择合适的手术间进行手术,并评估手术间环境和各种仪器设备的情况。•2、评估患者的病情、意识状态、自理能力、全身情况、配合程度、术前准备情况、物品带入情况等。•3、术中注意评估患者的体位摆放情况、皮肤受压情况。•4、评估手术需要的物品并将其合理放臵。•5、评估手术间的消毒隔离方法。(二)操作要点•1、护士常规检查手术室环境、保证所有电源、仪器、接线板、吸引器等都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仪器设备按规范化布局放臵到位。•2、运用两种及以上的方法进行患者手术信息核对,同时对患者意识和全身状况以及患者带入物品进行评估并记录;通过交谈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3、根据不同手术,评估并准备适合于患者的手术辅助设备、器械和敷料,按规范化布局进行各类仪器的摆放。•4、连接各仪器,使其处于功能状态。建立静脉通路,在实施正确体位的同时,确保静脉通路、尿管等各类引流管的通畅。•5、手术医师、麻醉医师、手术室护士三方核对确认患者身份。•6、手术体位的安臵由手术医师、麻醉医师、手术室护士共同完成,注意做好患者隐私的保护。•7、手术过程中要给予患者必要的保温措施。•8、限制手术室内人员数量。•9、巡回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及时发现患者的不适,配合麻醉医师和手术医师做好各种并发症及紧急情况的抢救工作。•10、巡回护士与洗手护士按照物品清点制度要求,在手术开始前、关闭体腔前、关闭体腔后、术毕共同查对手术器械、敷料、缝针等物品数目无误并准确记录,术中如有添加及时记录。•11、患者出手术室前需要再次评估,保证各种引流管正确连接、固定牢固、引流通畅,伤口有无渗血、包扎是否妥当、受压皮肤是否完好。•(三)指导要点•指导患者熟悉手术间的环境,了解手术过程•(四)注意事项•1、术中用药、输血的核查:由麻醉医师或手术医师根据需要下达医嘱并做好相应记录,由手术室护士与麻醉医师共同核查。•2、体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