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林业革新问题调查一、XX省林业改革的形势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XX省林业建设的形势很好。他们的思想逐步解放,政策逐步放宽,经济逐步搞活,推动了林业事业的发展。特别是198滩年以来,林业形势发展很快。主要标志是:(一)各级党政领导重视林业,把它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1984年省委、省政府连续批转了关于林业的儿个文件。要求各级领导必须把发展林业看作是山区致富和国家实现四化的一项伟大事业,真正摆到重要的位置,切实加强领导;省里决定调整下放了80个森工企业和107个省属林场;要求进一步落实各项林业政策,完善山林联产承包责任制,要狠抓政策落实,提倡承包开发性建设项目。XX市委,把1984年定为林业年,决定抓好三个回合,即抓“两山”(自留山、责任山)落实,“两制”(封山育林、合作林场责任制)落实冬季备耕造林;肇庆地委1982年至1984年连续三年召开了山区工作会议,1984年会议针对林业“一统、二大(大锅饭)、三单一、四封闭”的状况,提出了“一放(ll。林放给千家万户经营),二小(家庭办五小园:茶、果、竹、桑、林),三短(短期作物),四多(多种经营)”的生产经营方针。乐昌县组织大批工作队,深入乡村,帮助落实林业生产责任制。(二)营林生产有了新的发展。1984年,全省春季造林更新907万亩,为年计划的106%,比历史造林最多的1978年(885万亩)多22万亩。(育苗7.7万亩,l:匕1983年增加50%。全省在自留山上造林155万亩,林业“两户一体”造林195万亩)。肇庆地区1984年春季造林更新143万亩,比1983年增加41万亩,增长切%;韶关地区1984年造林123万亩,比1983年增加43万亩,增长54%,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造林最多的一年。据调查,造林成活率平均在90%以上。(三)乱砍滥伐森林和毁林开荒的现象基本停止。韶关、肇庆两地区,区、乡普遍建立了护林组织(区设护林站或护林队,乡设护林员),加强山林管理,并实行奖惩制度,有的建第1页共5页立了乡规民约。乱砍滥伐森林和毁林开荒的现象已被制止住。(四)林区经济开始稿活,群众生活有所提高。1一些地区开始引进发达地区和平原区的资金发展山区林业。南海县向连XX县区投资500万元,合作造林5万亩,连XX县区在15年内提供木材3万立方米,按市场价优惠10%卖给南海县;中山县三角水产供销社给江化县董塘地区凡口林场提供10万元造林资金,无息使用,15年内林场逐年按国家牌价优先提供相应数量的木材,作为补偿。2.开始抓了山区多种经营,出现了一些好典型。曲江县小坑林场利用山区水利资源建立15个小水电站,发电6,870冠,卖给国家电网,收入107万元,实现了以林蓄水,以水发电,以电养林的良性循环;XX县区上林区枫木乡发展茶叶、竹笋、竹纺、药材、蚕桑等多种经营,每年收入18万多元,平均每亩山地6.75元,人均收入152元,占乡人均纯收入316元的48%。(五)开发性建设承包有了新的突破,“两户一体”有新的发展。全省“两户一体”有24万多户,承包面积1,200多万亩,其中联合体19,567个,经营面积405万亩,一户最多承包1万亩。韶关地区“两户一体”有2.8万户,年增加1.7万户;肇庆地区林业“两户’达4.6万户,比1983年增加60%。二、当前XX省林业的主要问题(一)森林资源在继续下降,是我们这次调查中听到的一种普遍反映。1975年清查,全省有林地面积1.12亿亩,1950年下降到8,515万亩,下降了21%,1983年估计下降10%,森林蓄积量,1983年是2.3亿立方米,估计下降2,700万立方米,下降12%。XX县区森林资源下降更明显。1956年清查,有林面积294万亩,蓄积量560万立方米,可伐量390万立方米,覆盖率为80%;1980年清查,森林面积236万立方米,蓄积量356万立方米,可采伐蓄积量8万立方米,覆盖率64%。但现在年采伐量仍在36至40万立方米,生长量仅有27万立方米,如继续下去,定会造成严重恶果。(二)林龄结构不合理,大量采伐中幼林。该省用材林面第2页共5页积6,693万立方米,幼龄林占43%,中龄林占53%,成熟林仅占4%。平均每亩蓄积量3.4立方米。肇庆地区森林面积1,051万亩,中幼林和残林占80%,平均每亩蓄积2.7立方米。XX县区的236万亩森林中,中龄和幼龄林占99.2%,平均每亩蓄积1.5立方米,肇庆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