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體適能教學屏東大仁技術學院幼保系講師施彥州一、前言隨著社會結構的變遷,人們的生活方式以及活動的空間有也所改變,因此間接的影響了幼兒的活動形式,其中,以幼兒身體的活動能力變得衰弱影響為鉅(黃秀蓮,民90)。各項才藝班, 課後輔導、 甚至 24 小時不停播放的有線電視,減少了幼兒活動的時間及空間(劉先翔, 民 85),加上科技生活帶來的便利,更減少了幼兒運動的機會,過胖的幼兒有日益增加的趨勢(張靜文、姜義村,民 88;黃秀蓮,民90)。二、體適能的定義體適能 (Physical Fitness)可視為身體適應生活、運動與環境(如溫度、氣候變化或病毒等因素)的各項綜合能力。體適能較好的人在從事體力性的活動、運動時,皆有較佳的能力與適應力,較不容易有身體疲勞或力不從心的情況。三、幼兒體能教學的基本概念體能的教學法乃根據兒童個人本能與需求,以最經濟的精力、 時間與設備而收到最大的效果 (焦嘉誥,民68)。在談及幼兒運動遊戲,蔡敏忠(民67)曾提出五種基本觀念:(一)幼兒運動遊戲是簡單的動作教育。(二)幼兒運動遊戲是多變化的實施。(三)幼兒運動遊戲是有目標的實踐。(四)幼兒運動遊戲是一種安全教育。(五)幼兒運動遊戲乃是一個注意力的教育。四、幼兒運動的基本能力幼兒在發展階段中,有七大類的體能最為重要:平衡、 協調、柔軟性、 敏捷性、 速度、耐力、體力、及瞬發力(詳見表一),發展順序如圖一。這七項體能是一般動作發展的基礎, 且彼此間有其不同發展時間及程序性,就像蓋房子時,將磚塊一塊塊堅固地疊起來,缺少任何一塊,都將使房子傾倒(黃月蟬/民 87)。基本能力意 義 及 具 體 方 法目 的平 衡 性如單腳站立、狹窄處站立、登上高處、在不安定的地方站立、在狹窄處走步、閉目行進等,以維持身體平衡及穩定重心等活動為主。1.平衡性、敏捷性和協調能力的培養不僅在於提高身體動作的調整能力,對於神經與肌肉間的的聯繫也有密切關係。2.協調能力的培養,目的在促進運動知覺的發展。敏 捷 性指對刺激的反應速度。以迅速跨越或穿過障礙物、迅速改變方向、躲避來球或其他物品以免身體被擊中、迅速來回走或跑等活動為主。協調能力是指身體各部分動作時間的配合。以投擲、接球、打擊正在移動的球,以球射擊正在動的人或物、改變縱跳時的身體方向、或一面走一面拍掌等活動。瞬 發 力是指瞬間能發揮出來的快速行動能力。以跳遠、垂直縱跳、跳越、瞬間用力拍擊等活動為主。目的在於肌肉的增進,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