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关节骨折健康指导 踝关节骨折指胫腓骨远端内外踝骨折,是骨科常见骨折之一,多由间接暴力引起踝部扭伤后发生。根据暴力方向、大小及受伤时足的位置的不同可引起各种不同类型的骨折。 临床表现 踝关节外伤后踝部疼痛、肿胀,皮下可出现瘀癍、青紫,不敢活动踝关节,不能行走。检查可见踝关节畸形,内踝或外踝有明显压痛,并可有骨擦音。 应拍摄踝关节X 线正位、侧位和踝穴位片,根据外伤史、踝部疼痛肿胀畸形及X 线表现诊断骨折。在踝关节损伤时,有时会发生腓骨颈高位骨折,应注意检查,避免漏诊。 对于高位的外踝或腓骨骨折,应注意评价下胫腓关节损伤的可能。另外,需注意检查其他合并损伤,如周围韧带损伤,腓骨肌腱、跟腱、胫后肌腱等损伤,距骨骨软骨损伤,神经和血管损伤等,必要时行MRI 检查。 韧带联合下腓骨骨折(A 型踝关节骨折): 胫距关节水平以下的横行撕脱性骨折,胫腓韧带完整, 与足受伤时位置-力的方向有关,踝穴的稳定呈旋后-外展。外踝撕脱骨折伴有横行骨折线,骨折复位后可用钢板固定,如外侧损伤是附着有韧带的撕脱骨折块,可用螺丝钉或张力带固定。 经韧带联合腓骨骨折(B 型踝关节骨折): 螺旋形骨折起于胫距关节水平,呈旋后外翻,近端骨间韧带通常完整,前后下胫腓韧带可能撕脱。外踝B 型骨折的主要畸形是外旋、后方移位和短缩,复位后用钢板螺钉固定。 联合韧带上腓骨骨折(C 型踝关节骨折): 骨折在胫距联合韧带以上,联合韧带撕脱,踝穴不稳定,呈旋前-外翻,或旋前-外展,C 型骨折也要先处理腓骨,需开放复位和内固定以重建踝穴稳定型。 术后康复 1 常规护理 (1)疼痛护理:腰麻或硬麻后去枕平卧6h,术后禁食 6h,监测生命体征变化,做好心理护理等。患肢抬高20-30cm,保持切口清洁,2周后拆除缝线。足趾至手术部位予无菌棉垫加压包扎。保持切口敷料干燥,有渗出及时予换药加压包扎。 (2)疼痛护理:术后病人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护理上应妥善保护患部,制动肢体,避免伤口污染和防止再度损伤。对患者主诉疼痛要加强观察,及时处理,按医嘱使用止痛药物。当病人出现异常情况疼痛时,观察引起疼痛诱发因素,并注意寻找有无其它并发症发生。 (3)感染护理:监测患者体温变化,创面浅表感染可通过引流、换药、合理应用抗生素等措施进行处理;深部感染,则需再次扩刨,冲洗闭式引流,内固定牢固,则不需取出内固定。 2 康复评定 评定须在详细了解病史,全面检查患者的基础上进行,需简要了解患者手术情况,对康复评定的内容有所侧重和调整。 (1)肢体长度测量: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