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小儿斜颈超声诊疗VIP免费

小儿斜颈超声诊疗_第1页
1/20
小儿斜颈超声诊疗_第2页
2/20
小儿斜颈超声诊疗_第3页
3/20
1个月的宝宝,左侧颈部可触及一包块小儿斜颈,医学称先天性肌性斜颈(俗称“歪脖子”),是由于一侧胸锁乳突肌纤维性挛缩,导致缩短,颈部向一侧偏斜畸形,同时伴有脸部发育受影响,小于对侧,严重者导致颈椎侧凸畸形。病因不详,可能和下列因素有关(1)分娩时被损伤,一侧胸锁乳突肌因产伤致出血,形成血肿后机化,继而挛缩。(2)宫内胎位不正,使一侧胸锁乳突肌承受过度的压力,致局部缺血,继而过度退化,为纤维结缔组织所替代。(3)因产伤引起无菌性炎症,致肌肉退行性变和瘢痕化,而形成斜颈。(4)出生时胸锁乳突肌内静脉的急性梗阻有关。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主要有宫内压迫学说:系胎儿在宫内胎位不正引起的压力改变所致。血运受阻学说:供应胸锁乳突肌的动静脉支闭塞引起肌肉的纤维化。遗传学说:约1/5的患儿有家族史,且伴有其他部分的畸形。产伤学说:斜颈多发于难产分娩的病例特别是臀位产约占3/4。患儿出生1周后,病侧颈前部沿胸锁乳突肌可触到一质硬无痛的肿块,2~3周后出现头向患侧倾斜,下颌转向健侧,颈部活动受限,随年龄增大,肿块可逐渐变小,经2~6个月消失后,肌肉变成硬韧索条状。局部皮肤正常,无全身症状。B超检查对比两侧胸锁乳突肌厚薄,质地,有助于鉴别是否肌性斜颈。患者胸锁乳突肌成梭形肿大,厚度增加,病变部位内部结构模糊,肌束纹理紊乱或消失,呈不均匀高、低混合性回声,但肌外膜尚保持连续。CDFI:早期较丰富,后血流信号逐渐减少至消失。非肿块型肿块型1.骨性斜颈:颈椎异常如寰枢椎半脱位,半椎体等X线继续检查可确诊,胸锁乳突肌不挛缩。2.颈部炎症:遇见淋巴结肿大,有压痛及全身安排症状,胸锁乳突肌无挛缩。3.软组织肿瘤。本病治疗越早效果越好。婴儿期采用保守治疗,大多数疗效满意。1岁后,若非手术治疗无效则采用手术治疗。一般认为3岁以上,面部畸形难以完全恢复正常。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小儿斜颈超声诊疗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