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广东省 2016 届高三适应性测试语文试卷第Ⅰ卷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 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我们的思想、 见解、学识,可以从两个源泉中得来: 一、从过去学者的遗籍;二,从社会、人生与自然的直接观察。第一种思想的源泉叫做‘读书 ’,第二种思想的源泉叫做“自动的研究” ,或“自动的思想”。这两种思想源泉孰优孰劣?读书,是把古人的思想重复思想一遍。这中间有几种好处:一、脑力经济:前人由无数直接经验和研究得来的有价值的思想,我们可以不费许多脑力就得着了;二、时间经济:前人用毕生的时间得着的新发现,像开普勒定律,我们可以在一小时的时间内就领会了, 所以读书确有很大的价值。 但读书最大的危险, 就是我们读书读久了,安于读书,习于以他人的思想为思想,渐渐的把自己“自动研究 ”、“自动思想 ”的能力消灭了。这一层,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说得极透彻。叔本华说:读书是拿他人的头脑,代替自己的思想。读书读久了,我们的头脑中充满了许多外来的思想,这种外来的思想纷呈堆积,东一块,西一块,好像一堆乱石; 不比那由我们自己心中亲切体验发展出来的思想,可以自成一个有生气的、有机体的系统。 我们常常以他人的思想为思想,以读书为唯一的思索的时间,离了书本,就茫然不能思索,得了书本,就犹鱼得水,这种脑筋,至多不过是一个没有条理的藏书楼。 我们要晓得古人留下来的书籍, 好比是他在一片沙岸上行走时留下来的足印。我们虽可以从他这足印中看出他所行走的道路与方向,但却不能知道他在道路所看见的是些什么景物,所发生的是些什么感想; 我们果真要了解这书籍中的话, 获得这些书籍的益, 还是要自己按着这书籍所指示的道路,亲自去行走一番,直接的看这路上有些什么景物,能发生些什么感想。所以叔本华并不是绝对的反对读书——他自己读书之多,在欧洲学者中要算是少见——不过他极力鼓吹自动的观察,自动地思想。 他说书籍中的知识, 譬如武士的盾甲,一个强有力的武士,运用沉重的盾甲,可以自卫,可以攻战;一个能力薄弱的武士担负了一身沉重的盾甲,反而不能行动了。 所以天才能多读书而不为书籍学问所拖累; 普通人多读了书, 只牢记了些书本中的死知识, 不能运用,不能理解,反而对社会、人生、自然失去了亲切的了解,以上我引了叔本华书本中的几句死话。他这话对不对,还要我们亲自去看。不过人家要问我: 我们怎样去自动地研究, 自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