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效课堂下的分组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莘县第二中学 葛庆龙 我校“一五三”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三大特征为学案导学、分组教学和课堂评价。其中导学案是学习的引领工具,分组教学是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课堂评价是学习的反馈评价与激励系统,三大抓手相互支撑,相互补充。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高效课堂的教学效果,而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的分组教学,直接决定着我们的课堂效率。在进行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中,关注与深入研究分组教学的问题,将对我们改进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为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征,分组教学致力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变单一与被动的学习方式为以学生为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入手,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提高课堂学习效率;通过小组全员参与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协作能力。分组教学有效地解决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难以解决的因材施教的问题,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获得生命的成长。但是,在分组教学的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合理、不科学的做法,出现了一些操作层面的问题,综合看来有以下几种现象。 一、分组过于粗放,不利于合作学习活动开展。 一般地讲,学习小组的分组的原则是同组异质、异组同质。但是学生的发展有两种不平衡——生生间发展不平衡和学生个体各学科间发展的不平衡(如甲生语文好而数学差)。在分组的过程中,我们 2 常常只考虑其中的一个方面的因素,即生生间的发展不平衡来当作分组标准,而忽视的小组内部各个成员个体发展的不平衡,将学生的“质”简单化甚至是总分数化。因为这种分组方法操作简单,只用一次或者几次的测试成绩当作参考,给学生分出学习小组,目前比较流行。但是,用这种方法分出的学习小组存在着严重弊端——它违背了分组教学的原则与目的,减弱了学生之间各因素的互补性,小组内的合作学习活动效率就会降低。 二、小组建设不完善,合作学习效率低下。 学习小组从本质上来看是一个团体,尽管它的规模很小。因此要通过完善的组织建设来保证小组学习活动的开展,使小组内部既有合作,又有分工。但是,从部分学校与班级的具体操作来看,小组内部的组织建设还不完善,一个小组内部往往只有一个行政组长,兼有学习管理和行政管理的各个职能。而各组员在小组内的职责不分明,造成学习活动相互推诿,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不强,甚至会使部分学生不想承担自己在小组内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