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夫·托尔斯泰最后的日子》教案 1 《列夫 托尔斯泰最后的日子》教案 (二课时) 教学要求: 1、了解托尔斯泰的生平,理解托尔斯泰对自由的追求,感知人物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 2、学习赏析传记散文,感受作者对伟人的崇敬、敬仰之情。感知课文对托尔斯泰独到细致的刻画,学习本文以小见大等多种写作技巧。 重点难点: 1、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托尔斯泰对自由的追求,感知人物深邃而卓越的精神境界,领会文章的深刻内涵。 2、本课的教学难点是理解本文深奥、难懂的哲理语言。 教学过程: 一、阅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列夫·托尔斯泰,一位受世人无比敬仰崇拜的大师,一位行为举止备受世人关注的“人类的人”,一位拥有至高无上权威与荣誉的智者,却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选择孤独而仓皇地离家出走。为什么?解决了这个问题,也就抓住了全文的中心 。 这篇 文章生动 地描 写了托尔斯泰出走的过程,全文可 以分 为两 个部 分 :第 一部 分 (第 1~ 7 段 ),讲 述 了托尔斯泰艰 难离 家出走的过程;第二部分(第8~10 段),对托尔斯泰的选择给予了至高的评价。 文章从一个非常具体的时间开始,“1910 年10 月28 日,可能是早上6 点”,这个时间非常精准,也就是说,课文所言的列夫·托尔斯泰最后的日子是从这一天开始的。这一天发生了什么事呢?这样就自然引出作者所要讲述的话题:托尔斯泰离家出走了。 课文第1、2 段非常细致、生动地描绘了托尔斯泰离家出走的过程。这个过程有点反常,不像离开自己的家,却像“盗窃犯侵入了宫殿”或者沙皇警察“进行一次调查”。他们——托尔斯泰和他的医生“鬼鬼祟祟”地开门,“蹑手蹑脚”地走,悄悄穿过泥泞草地,离开家门。这次离家出走的导火索是托尔斯泰的妻子翻查他的文件,对于托尔斯泰而言,这不是一件小事。因为妻子的心早已离开他,他不能容忍对自己心灵的占有,为了追求自由,摆脱世俗 的枷 锁 ,托尔斯泰选择了离开。课文前 两 段将 托尔斯泰逃 离舒 适 温 暖 的家的过程写 得 波 澜 起 伏 ,饶 有兴 味 ,很 能引发读 者的阅 读 兴 趣 ,带有一般 叙 事性 散 文作品 的特 点。 第3 段描写 托尔斯泰离家后短 暂 的自由生活 。他甚 至给自 己重新取了一个名字,以希望有一个新的开始。他同他的姐姐道别,和女儿会合,并随同女儿一道离开,想去荣誉够不到他的地方。 但这没有成为一次惬意、自在的旅行,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