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姿分析座椅设计座椅设计实例作业坐姿分析坐姿小史坐姿的优点和缺点坐姿矫形学生理肌肉活动度原始人只会蹲、跪、伏,并不会坐,那么座椅是怎么产生的?经过人类学家的研究,人类最早使用座椅完全是权力地位的象征,座的功能是次要的。以后座椅又逐步发展成一种礼仪工具,不同地位的人座椅大小不同。座椅的地位象征意义至今仍然存在。直到20世纪初,人们才开始认识到坐着工作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劳动强度。不论在工作、在家中、在公共汽车或在其它的任何地方,每人在他的一生中总有很大的一部分时间是花在坐的上面。我们从经验可知,椅子和座位必须舒适,并配合不同的工作需要,这不仅与工作有关,而且与人的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今天在工业国家内几乎3/4的工作是坐姿作业,因此座椅的研究设计受到了广泛的重视。但是在我国很少为人们注意,往往认为加一块泡绵塑料,甚至在椅子的座位上刻出双腿的沟股就是从人体工程学出发了。坐姿的优点和缺点优点缺点1.可免除站立时人体的足踝、膝部、臀部和脊椎等关节部位受到静肌力,减少人体能耗,消除疲劳2.坐姿比站立更有利于血液循环3.防止不自然的躯体姿势4.有利于保持身体的稳定,这对精细作业更适在操作场合,坐姿保持身体处在稳定的姿势,有利于作业。优点缺点限制了人体活动范围,尤其是需要上肢出力的场合,往往需要站立作业,而频繁的起坐交替也会导致废劳。长期维持坐姿也会影响人体健康,招致腹肌松弛,脊椎非正常弯曲,以及对某些内脏器官造成损害,如消化器官与呼吸器官坐姿太久也会造成下肢肿胀,静脉压力增加.大腿局部受到压力,增加血液回流阻力,引起不适感。3组不同坐姿的2-3腰椎背棘直肌肌电图在挺直坐姿下,腰椎部位肌肉活动度高,因为腰椎前向拉直使肌肉组织紧张受力。提供靠背支承腰椎后,活动力则明显减小;躯干前倾时,背上方和肩部肌肉活动度高,以桌面作为前倾时手臂的支承并不能降低活动度。C大于90度的靠背可防止骨盆的旋转,增加坐姿稳定性且使坐姿更接近自然状态根据矫形学原理和肌肉活动度分析可得出下列结论:A躯干挺直或前倾的坐姿很容易引起疲劳B设置适当的靠背可使疲劳降低座椅设计设计原则和分类设计细则设计原则和分类6.椅垫必须有足够的垫料和适当的硬度,使其有助于体重压力均匀地分布于坐骨结节区域1.座椅的形式与尺度及其功用有关2.座椅的尺度必须参照人体测量学数据确定3.身体的主要重量应由臀部坐骨结节承担4.座椅前缘处,大腿与椅子之间压力应尽量减小5.腰椎下部应提供支承,设置适当的靠背以降低背部紧张度休息为目的的安乐椅设计重点在于使人体得到最大的舒适感,消除身体的紧张与疲劳。合理的设计应使人体的压力感减至最小。设计细则座高靠背的宽度与高度座宽靠背角度座深扶手高座面倾角椅垫座椅的高度是很重要的,应该根据工作面高度决定座椅高度,常常出现的错误是从地面起量座椅的高度。1.适当的座高应使大腿保持水平,小腿垂直,双脚平放于地面。2.座面不能过高,否则小腿悬空时,大腿受椅面前缘压迫,使坐者感到不适,长时间这样坐着血液循环受阻,小腿麻木肿胀。因此,座高一般按低身材人群设计,建议座面前缘应比人体膝窝高度低3—5cm,且有半径为2.5—5cm的弧度。3.座面亦不能太低,否则腿长的人骨盆后倾,正常的腰椎曲线被拉直,致使腰酸不适。座高:休息用安乐椅38—45cm,工作椅43—50cm座宽必须能容纳身材粗壮的人。对单人使用的座椅,参考尺寸是臀宽,以女性群体尺寸上限为设计根据,对成排相邻放置的座椅,如剧场观众椅,则座宽应以肘间距的群体上限位为设计基准,以避免拥挤压迫感。座宽亦不能太大,如长时间坐姿作业,双臂应得到应有的支承,如座宽太大,则肘部必须向两侧伸展以寻求支承,这样会引起肩部疲劳。座宽:43—45cm座深:休息用椅40—43cm,工作用椅35—40cm指椅面前缘至后缘的距离,该尺寸不能太大。正确的座深应使靠背方便地支持腰椎部位如座深大于身材矮小者的大腿长(臀部至膝窝距),座面前缘将压迫膝窝处压力敏感部位,这样若要得到靠背的支持,则必须改变腰部正常曲线;否则,坐者必须向座缘处移动以避免压迫膝窝,却得不到靠背的支持为适应绝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