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弧还原电炉(submerged—arc electric reduction furnace) 生产铁合金的主体设备,用于对矿石等炉料进行还原熔炼。其生产特点是电极插入炉料,实行埋弧操作,并利用电阻、电弧加热矿石使之还原,故又称矿热炉。还原电炉通常有敞口式、封闭式和半封闭式,炉体有固定式和旋转式等多种形式。设备组成包括:供电系统、电极系统、炉体、烟罩(或炉盖)、加料系统和水冷系统等。此种电炉与用于生产生铁、电石、黄磷、冰铜、低冰镍、刚玉等的电炉有相似之处。 简史 在 1888~1892 年间,法国埃鲁(P.Heroult)首先用电炉法生产电石和铁合金,起初使用的为单相敞口电炉,容量小,设备简单,以炭素炉底的熔池作为一极,挂在手动卷扬机上,末端埋入炉料中的炭质电极作为另一极。到1909 年由挪威索德别尔格(C.W.Soederberg)发明并于 1919 年推广使用自焙电极后,大大推动了还原电炉技术的发展,一种三电极按等边三角形布置的圆 形电炉得 到了广泛 的采 用。同 时 出 现 了三相三极、三相六 极按“ 一字 ” 形排 列 的矩 形敞口电炉,用于冰铜和锰 铁的冶 炼。为防 止 炉料结 壳 ,冶 炼含 硅75% 以上的硅铁电炉采 用了圆 形旋转式炉体。随 着 炉子 尺 寸 和功 率 的增 大,环 境 保 护 要 求 的提高 ,到20 世 纪 50 年代 ,敞口电炉逐 渐 朝 封闭化 方 向 发展,不 适 宜 封闭的敞口电炉(如 冶 炼硅 铁的),则 朝 矮 烟罩半封闭方 向 发展。 50 年代 前 电炉容量一般 在1000~10000kVA 左 右 ,进入 70 年代 ,电炉容量一般 为 20000~40000kVA。中国在 80 年代 建 成了72750kVA 的黄磷电炉,31500kVA 的封闭式锰 硅 电炉,50000kVA的半封闭旋转式硅 铁电炉。世 界 最 大的封闭式电炉已 达 到75000kVA,半封闭式电炉已 达 到105000kVA。与此同 时 ,炉子 的配 料、炉料输 送 、功 率 调 节 、电极压放 、温 度 与压 力 测 量、事 故报 警 等也 逐 渐 实现 了集 中管 理 、计 算 机控 制 。 20 世 纪 80 年代 以来 ,瑞 典 等国开 发研 制 的冶 炼铁合金用单电极直 流 埋弧还原电炉,比 交 流 电炉具 有更 好 的冶 金条 件 ,由于具 有电极消 耗 少 、噪 声 低、省 电且 能 改 善 电网 质量等优 点,受 到世 界 各 国的普 遍 重 视 ,并得 到迅 速 发展。已 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