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旅游初探 一、 定义 上世纪8 0 年代起,有学者明确提出“山地学”的概念并加以研究,随后,建立在地理地质学基础之上的“山地旅游”成为我国旅游学界的研究目标。而国外更注重山地旅游与生态关系的研究。 所谓山地,在地理学上是指海拔5 0 0 米以上、起伏较大、坡度陡峭,一般呈脉状分布的高地。丘陵与山地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只有高度上的差别,前者海拔在5 0 0 米以下。我国山地面积为3 3 %,包括丘陵、高原在内的广义的山地面积为6 9 %。 中国人绝大部分生活在以山地为主的内陆地区,这与欧美等西方国家有很大不同。 山地旅游是以山地自然环境为主要的旅游环境载体,以复杂多变的山体景观,各种山地水体,丰富的动植物景观,山地立体气候,区域小气候等自然资源和山地居民适应山地环境所形成的社会文化生活习俗,传统人文活动流传至今形成的特定文化底蕴等人文资源为主要的旅游资源,以山地攀登、探险、考察、野外拓展等为特色旅游项目,兼山地观光、休闲度假、健身、娱乐、教育、运动为一体的一种现代旅游形式1 。又有一种解释为,指在山岳地区从事观光旅游的活动,尤其是高山攀登、生态旅游与冒险旅游。山岳旅游基本内涵上有着自然与文化上的二元特质,以及生态旅游、登山运动与地景资源三大内容。 山地旅游又称“山川旅游”、“山岳旅游(mou ntain tou rism)”等。 山地类型众多,景观内容丰富,构成了自然风光的主体。山地按其高度可分为极高山、高山、中山、低山、丘陵等级别。中山和低山丘陵往往因环境宜人、风景秀丽而吸引游人,高山和部分极高山则是科学研究和登山旅游的理想场所。 作为旅游资源的山岳主要有以下几种成因: ①风景名胜区中的山岳; ②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中的山岳; ③历史名山; ④佛教、道教名山; ⑤冰山雪峰和登山地; ⑥有科学考察意义的山岳。 山岳地貌景观按其地质地貌成因,可分如下几种主要类型: ①花岗岩地貌景观; ②变质岩地貌景观; ③砂岩峰林地貌景观: ④火山及熔岩地貌景观; ⑤丹霞地貌景观; ⑥岩溶山地景观; ⑦冰山雪峰景观。 二、山地旅游资源特征 2 .1 景观类型丰富 山地旅游资源从大的方面可以分成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大部分。自然旅游资源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山体、丘陵、陡坡、悬崖、峡谷、沟壑等地质构造形成形式多样的地貌组合,构成山地景观的硬质骨架;山谷中分布的河流和湖泊与山体骨架形成刚柔并济的景观对照;受水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