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活性药品在危重急症的应用危重病医学的重要任务是对重危病人重要脏器系统功效的监测和治疗干预,其跨专业的特点决定了临床危重病救治是综合性的,涉及多个学科的问题。从大量危重病临床救治实践可知,诸如大出血、严重创伤和感染等重危病人病情发展到一定阶段往往发生血流动力学变化和微循环障碍,引发机体重要器官血液灌注局限性,严重者造成多脏器功效不全综合征(MODS)。治疗上除应根据不同病因和不同阶段采用对应方法外,急需应用血管活性药品,以改善心血管机能和全身微循环,维持稳定的血流动力学,从而确保重要脏器系统的血液灌注。随着临床危重病监测技术的不停发展,特别是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的不停完善和进一步,血管活性药品日益广泛而安全地应用于临床危重病救治。传统意义上血管活性药品依其对血管的不同作用分为血管收缩剂和血管扩张剂两大类,分别用于升降血压为主,随着药品细胞学机制研究的不停进一步和危重病临床实践经验的积累,对血管活性药应用范畴和价值的认识也在不停加深。血管活性药品对心脏和血管系统的影响重要在三个方面:(1)对血管紧张度的影响;(2)对心肌收缩力的影响(心脏变力效应);(3)心脏变时效应。临床上常将这类药品用于改善血压、心脏排出量和微循环 。以药品临床实际的重要作用为根据,将血管活性药分为血管加压药、正性肌力药和血管扩张剂三类,由于药品作用的多样性,血管活性药中不乏兼具升血压和增强心肌收缩力者。本节重点介绍这三类血管活性药品的药理作用和在临床危重病救治中的应用。第一节血管加压药的临床应用血管加压药品多属拟肾上腺素药品,涉及内源性儿茶酚胺和拟交感胺。多数 ICU 病人需要这类药品治疗,但常见不合理应用现象。合理应用的前提是理解调控心脏、血管、支气管及胃肠道平滑肌张力的肾上腺素能受体(AR)的分类、分布和生理功效。AR 重要分为三种,即-AR( 1-和 2-AR)、-AR( 1-和 2-AR)和多巴胺能受体(DA1 和DA2)。1-AR 存在于血管平滑肌神经元的突触后膜,激活后重要引发小动脉收缩,心肌1-AR 介导正性变力和负性变时效应;1-AR 激活后增加心率和心肌收缩力,并加紧房室结传导,而2-AR 的激活引发血管扩张和支气管、子宫及胃肠道平滑肌的松弛,尚能调控脂肪代谢,并可造成低钾血症,肾脏2-AR 激活后自球旁器释放的肾素增加;冠状动脉共有-和-AR,前者重要分布于较大的心脏外冠状动脉,激活后造成冠脉收缩或痉挛,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