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术中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因素分析及对策 作者:王忠义张同军靳红绪等来源:《中国当代医药》第 30 期 [摘要] 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SHS)是由于妊娠晚期巨大的妊娠子宫压迫下腔静脉,造成回心血量减少而发生的临床综合征。随着剖宫产手术比例的升高,手术中发生 SHS 的比例也逐步增加,严重者会影响产妇的身体健康甚至新生儿的生命安全。本文分析了 SHS 发生的病理基础、因素、可能发生的状况,并且分析了剖宫产术中 SHS 的易发因素,提出了剖宫产术中防治 SHS 的方法,以减少剖宫产术中 SHS 的发生。 [核心词] 剖宫产;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病因;防备 [中图分类号] R544.2 [文献标记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10(c)-0151-03 剖宫产术中经常发生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supine hypotensive syndrome,SHS),而发生SHS 的因素重要是孕妇在妊娠晚期巨大的妊娠子宫压迫下腔静脉和腹主动脉,在仰卧位状况下,下肢及盆腔静脉的血液回流受阻,回心血量明显减少,右心房压下降、心排血量随之减少,动脉压下降,组织血流灌注局限性,从而出现头昏、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大汗、胸闷、气促、心率增快、低血压等症状[1],当转为侧卧位后,上述症状即减轻或消失。严重的 SHS 可造成胎盘早剥、出血及胎儿宫内窘迫,严重威胁母婴安全。随着剖宫产率的逐年上升,剖宫产术中SHS 的发生率由 2%逐步上升到 20%,因此,SHS 作为剖宫产的严重并发症日益受到手术和麻醉医师的关注。 1 剖宫产术中发生 SHS 的病理基础 1.1 血浆和血容量增加 血浆容量自孕 6 周开始增加,孕 20 周后加速,孕 32~34 周达高峰。妊娠后期体位变化影响血容量,平卧、立位、坐位时,由于股静脉及下肢毛细血管压力增加,毛细血管内静脉压不不大于胶体渗入压,使组织液增加、血液浓缩而血容量减少;而侧卧位时,组织液回入血循环,有效血溶量随之增加。 1.2 血液稀释 血容量的增加为血浆容量及血细胞增加的总和。血浆容量增加在先、较多,而红细胞增加在后、较少,因而发生血液稀释,体现为血红蛋白浓度、血细胞比容及血液黏稠度的减低及红细胞沉降率的加速。 1.3 组织间液增加 重要是由于血液稀释、血浆白蛋白浓度下降所致。另外,由于从盆腔回流至下腔静脉的血量增加、增大的妊娠子宫压迫下腔静脉妨碍血液回流,使股静脉和下肢毛细血管压力增加,毛细血管内静脉压高于胶体渗入压,迫使液体流入组织间。再者,孕期血浆雌激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