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学 计算机学院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12 姓名 学号 时间 机位 指导教师 实验名称:建立汇编指令系统 一、实验目的 1. 建立一个含中文助记符的汇编指令系统。 2. 用建立的指令系统编制一段程序,并运行之。 二、实验原理 1. 汇编表文件:这个文件的后缀为 .DAT,它是一个二维表格式文件,其每一行对应一条指令,这个表共有3 列,如图1。第一列是指令的汇编助记符,宽度为20 个半角字符。第二列是指令的16 进制编码形式(机器指令),在实验箱系统就是指令的微程序在μEM 中的起始地址,宽度为8 个半角字符。第3 列是这条指令的字节数,宽度为1 个半角字符,这是本表的重要汇编信息,也是设立本表的原因之一。 这个文件的主要作用是:当编译(汇编)源程序时,查此表把汇编指令翻译成机器指令。即这就是汇编表。 构造这个表文件时也不能带标题行。利用已有.DAT 文件做为模板来构建新指令系统比较方便。具体操作见实验提示。 2. 微程序型指令文件:这个文件的后缀为 .MIC,它也是一个二维表格式的文件,其每一行对应一条微指令,这个表共有11 列(字段),每一列都定义好了属性和宽度,例如:图2 是指令集insfile1.MIC 的格式,这个指令集的全部内容见指导书103 页到110 页。 这个表的主要作用是:当系统调用此文件时把其第4 列“微程序”的内容送入其第3 列“微地址”指定的μEM(微程序存储器)单元。即初始化μEM。表的第一列为指令的汇编助记符,内容与表1 的第1 列一致。 5 到11 列是对本行微指令的说明,内容可以省略。 构造这个表文件时不能带标题行。利用已有.MIC 文件做为模板来构建新指令系统比较方便。具体操作见实验提示。 3. 指令的机器码文件:这个文件的后缀为 .MAC, 也是一个二维表格式文件,每一行对应一条指令,表共有5 列,如图3。第1 列是汇编助记符,宽度14,与表1 的第1 列一致。第2 列是机器码1,它是指令的微程序在μEM 中起始地址的二进制表示,其最后两位是对R0~R3 的选择,所以与表2 的第3 列一致,宽度为15。第3 列是机器码2,是指令带的立即数或存储器地址。第4 列是机器码3,是指令带的第二个存储器地址,宽度2。第5 列是注释,宽度100,用于上 海 大 学 计 算 机 组 成 原 理 实 验 12报 告 --第 1页上 海 大 学 计 算 机 组 成 原 理 实 验 12报 告 --第 1页 对指令进行说明。实验箱默认的指令系统insfile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