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批评原理笔记概论1 文学批评的性质、历史与现状 220 世纪文学批评的哲学背景和世纪特征3 功能论:审美功能、社会政治功能、哲学价值 4 主体论:写作主体、接受主体5 文学批评文章分类 6 文学批评的写作1 社会-历史批评 2 道德批评 3 印象主义批评 4 心理学批评 5 文化学批评6 文体学批评 7 新批评 8 结构主义批评 9 解构批评 10 读者批评11 女权主义批评 12 新历史主义批评一 社会-历史批评1 定义:社会历史批是一种从社会历史发展的角度观察、分析、评价文学现象的批评方法。它侧重文学作品与社会生活的关系,重视作家的思想倾向和文学作品的社会作用。2 文学观:a 文学离不开社会历史,文学本质上是人们社会生活的再现;b 文学对社会生活发生影响;c 文学有盛有衰,不同的社会有不同的文学,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文学,其根源在于社会历史本身;d 注重文学作品的内容特别是其社会历史内容,并不排斥文学作品的艺术形式。3 评判尺度:真实性、倾向性和社会效果真实性:文学作品所展示的社会生活画面、所塑造的艺术形象和社会现实生活的实际情况的符合程度,它是作者的真实情感、读者的真实感受与艺术形象的真实的统一。它考察各个方面如时代背景、人物性格乃至作品的细节的真实性的问题等等。社会历史[批评要求文学通过创造具有审美意义的文学形象以丰富人们的知识,影响人们的思想感情和世界观,从而维护和破坏某种意识形态。4 基本操作:a 对文学作品的社会历史内容的阐释;b 联系文学作品的社会历史内容说明其艺术形式;c 考察文学作品的社会历史内容与作家的关系。5 评价:a 阐释文学作品中的社会历史内容产生振聋发聩的效果;b 试图到所有文学作品中去发现社会历史内容产生许多弊端;c 相对忽略了对文学作品的艺术形式包括文学本身的继承和发展;赋予作品太多的社会功用,从而使文学处于一种尴尬的位置,它必须担负起训导读者的责任。从某种意义上讲,读者自主性、创造性未得到应有的尊重。6 存在的必要性和必然性的论证:a 文学与社会:韦勒克--“文学无论如何都脱离不了下面萨那方面的问题:作家的社会学、作品本身的社会内容以及文学对社会的影响等。”b 评论对象和评论者:特别适合分析和评论现实主义的作品的思想深度;具有强烈的历史感和现实感的批评家易于选择和接受,希望通过对作品的分析宣泄他对社会的关切和焦虑,抒发他对真诚的渴望和对理想的追求。二 道德批评1 “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