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地质实习报告姓名:何例春学号: 2014100572 班级: 14 地质工程学院:水利与生态工程学院一、庐山地质地貌概况:庐山地质公园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座落于江西省北部, 位于长江中游南岸,北接鄱阳湖,地理位置优越, 交通方便。 . 面积 302 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地带 500 平方公里,是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体的旅游圣地。庐山是一座地垒式断块山,主峰大汉阳峰海拔1474 米,自古命名的山峰有 171 座,高山流水形成了众多的激流和瀑布,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宋代诗人苏轼曾发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感慨。庐山总占地面积 500 平方公里,主要地质遗迹类型为地质地貌、地质剖面。 地质公园内发育有地垒式断块山与第四纪冰川遗迹,以及第四纪冰川地层剖面和早元古代星子岩群地层剖面。迄今为止,在庐山共发现一百余处重要冰川地质遗迹,完整地记录了冰雪堆积、 冰川形成、冰川运动、侵蚀岩体、搬运岩石、沉积泥砾的全过程,是中国东部古气候变化和地质特征的历史记录。庐山具有独特的第四纪冰川遗迹,是中国第四纪冰川学说的诞生地、山麓郡阳湖滨.遗留着末次冰期时由古季风环流产生的独特的风沙丘群。与欧洲阿尔卑斯地区及北美地区第四纪冰川活动特征有许多相似之处,具有全球对比意义, 对研究全球古气候变化和地质发展史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以伸展构造为主体, 伴随庐山出现的断块山构造和变质核杂岩构造,组成了庐山地学景观的又一特征。受新构造运动作用,庐山孤山屹立,大构造巍峨壮观,小构造千姿百态。庐山变质核杂岩构造十分出众,与世界标型变质核杂岩具有对比性,庐山南麓出露有25— 18 亿年前的早元古代“星子群”变质杂岩地层,载入了《中国地层典》。 构造运动、冰川侵蚀、 流水三种地质作用形成的复合地貌景观,是庐山地学上的另一大特征,它与植被和生物多样性一起构成了庐山一幅雄、奇、险、秀的绚丽画卷,体现了庐山地学景观极高的美学价值。2. 庐山形成原因:庐山的形成经历了复杂而又漫长的过程,山体也由时代不同的岩石组成。它是一座崛起于平地的巍峨的孤立形山系。但是在上升之前它曾经也经历了沉降的过程。大约在10— 23 亿年前,即前震旦纪—二叠纪时,本区处于浅海至滨海环境,并发生缓慢的沉降,沉积物厚达 5000 米,沉积岩层有长石石英砂岩、石英砂岩、砂砾岩、砾岩、石灰岩、页岩和凝灰岩等。 当然在总的沉降过程中, 也有几次的上升,过程如下: 前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