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致变色的研究现状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光致变色现象的现象以及简单的机理介绍,并介绍了几种有机光致变色化合物的类型,对其研究现状及应用范围作以简要描述,并对今后有机光致变色化合物在信息超高密度光存储方面的应用提出新挑战。关键词: 光致变色光信息存储分子器件分子开关1 前言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及对计算机应用要求的普遍推广,人们对信息数据传递与存储的要求越来越高,开发高存储密度、高响应速度、可擦写的全光分子开关材料,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研究热点。在空间上达到纳米尺寸,甚至原子尺寸;在时间上达到皮秒( 10-12s)甚至飞秒( 10-15s)速度响应的全光分子开关材料是研究人员追求的目标。光致变色现象最早是在生物体内发现的,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自然界及科学试验中都有发现, 20 世纪 40 年代就出现了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的光致变色现象,然而,直到 20 世纪 50 年代才由 Hirshberg 提出光致变色的科学意义。光致变色材料的特异性能给这类化合物带来广阔的、重要的应用前景。尤其是有机光致变色材料和半导体激光信号相匹配,成为新一代的光信息存储材料[1]。光盘是继缩微技术和磁性存储介质之后发展起来的一种崭新的信息存储系统[2]。它是通过激光束照射到旋转的圆盘(由保护层、记录介质层、反射层及基片组成)上,利用记录介质层所发生的物理和(或)化学变化,从而改变光的反射和透过强度而进行二进制讯息的记录。而近年来,可擦式光盘作为新一代存储技术已经在以无机介质为基础的磁光型和相变型材料上取得突破而获得实用化[3]。到目前为止,研究得最广泛的光学记录介质是碲、锗及其合金材料[4]。但无机材料碲等存在很大的缺点。从80 年代以来大量的研究工作开始转向有机光存储材料。而有机光致变色存储材料当前的研究重点在于寻找具有高的耐疲劳性和稳定的写入和读出态。有机光致变色化合物研究的热点是用光致变色发色团作为开关,与其它官能团以共价键相连,如:荧光发色团,磷光发色团,磁性基团等等。这些新的化合物不仅在小环境内跟踪单个分子而且在分子尺度的光电器件方面也非常有用,而且有可能用作超高密度光数据存储的可擦式记录介质,在多彩显示器、光驱动的纳米级传动装置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2 光致变色的定义光致变色的材料早在1867 年就有所报道。 20 世纪 50 年代 Hishberg 发现了螺吡喃类化合物的光致变色现象并将该现象称为“Photochromism”即光致变色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