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原则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原则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 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教师只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并不要求教师直接向学生传授和灌输知识。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 教师和学生的地位、 作用和传统教学相比已发生很大的变化。 教育技术领域的专家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探索, 力图建立一套能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相适应的全新的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体系。尽管这种理论体系的建立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并非短期内能够完成。但是其基本思想及主要原则已日渐明朗,并已开始实际应用于指导基于多媒体和Internet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教学设计。建构主义使用的教学设计原则如下: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明确“以学生为中心” ,这一点对于教学设计有至关重要的指导意义, 至于如何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建构主义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努力:要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能体现出学生的首创精神;要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要让学生能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以上三点,即发挥首创精神、 将知识外化和实现自我反馈可以说是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三个要素。这种教学要求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 确定这类真实事件或问题被形象地比喻为 “抛锚 ”,因为一旦这类事件或问题被确定了,整个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也就被确定了(就像轮船被锚固定一样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即达到对该知识所反映事物的性质、 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联系的深刻理解, 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即通过获取直接经验来学习),而不是仅仅聆听别人(例如教师 )关于这种经验的介绍和讲解。由于抛锚式教学要以真实事例或问题为基础(作为“锚”),所以有时也被称为 “实例式教学 ”或“基于问题的教学 ”或“情境性教学 ”。诱发性原则在创设教学情境时, 一定要保证新设情境能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起学生的积极思考。.真实性原则在创设情境时,一定要尽量使情境真实或接近真实,在现实生活中能找到。 学生在 “眼见为实 ”的丰富、生动、形象的客观事物面前,通过对情境相关问题的探究,完成对主题的意义建构。.接近性原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创设的情境要符合 前苏联著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