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声学原理基础Post By :2007-1-24 9:11:21一、室内声音的传播1. 反射与前次反射声波在传播过程中,若遇到比它波长大的物体表面,便会产生反射。当反射面比声波的波长大很多时,反射规律与几何光学相似,即声线的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这时,我们可以用几何声学来研究反射的情况。我们把听到直达声后50ms 以内到达的反射声称为前次反射或早期反射。由于哈斯效应,前次反射声人耳不但分辨不出来,而且还会将它当作直达声的一部分,在主观效果上增加了声音的响度但又不会影响清晰度。这也是为什么在室内讲话时要比在室外讲话听起来声音响一些的缘故。剧场与音乐厅的前次反射强弱程度是一个很重要的声学条件,18 世纪在欧洲建造的一些古典音乐厅,以音质效果极佳而著称于世,曾使很多声学家和建筑学家感到迷惑。但后来的研究和工程实践表明,一些优秀的古典音乐厅,除了良好的声扩散与适度混响之外,很重要的原因是这些剧场或音乐厅的观众席有足够的前次反射,尤其是来自侧向和顶棚的前次反射声增加了室内声能密度,提高了音乐的空间感和丰满度。2. 混响与最佳混响时间混响是建筑声学中最重要的参数之一,适度的混响,可以明显的改善声音质量,改变音乐的音色和风格。我们已经知道,室内的声波遇到四周墙面以及地面和顶棚会产生反射,而这种反射过程是往复多次的, 从而延长了到达听者的时间。如果这些反射声在直达声到达听者50ms 后仍多次反射而继续存在,直到一段时间后才衰减消失,听起来有一种余音不绝的感觉。这种过程与现象,我们称为混响,即交混回响之意。那么,如何确定混响从建立到消失的时间呢?也就是说,如何确定混响时间呢?上个世纪初,声学家赛宾( W.C.Sabie )通过研究后提出:当声源停止发声后,残余的声能在室内往复反射,经吸收衰减, 其声能密度下降为原来值的百万分之一所需要的时间,或者说, 室内声能密度衰减60dB 所需要的时间称为混响时间。混响时间的实测值与计算值会有一定的差值。一般来说,低频混响时间的实测值小于计算值,高频混响时间的实测值大于计算值。在实际计算时应根据经验作一些修正。混响时间对声学品质的影响是众所周知的,过长过短都会使观众感到疲劳。只有适当的混响时间,才会使观众处于一种赏心悦目的艺术享受之中,此时声音丰满动听,音符生动活跃、语言亲切温柔,使观众有强烈的空间感和丰富的色彩感。那么,多长的混响时间才是最佳的呢?事实上,很难确认一个统一的最佳混响时间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