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环境调查监测实施意见为切实增强*市地质勘查的资源保障能力和服务功能,大力推进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根据省有关规定,现就进一步加强*市地质工作提出如下意见。一、明确地质工作总体要求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这一中心任务,统筹地质工作与城市建设、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公益性地质调查与商业性地质勘查,统筹矿产地质勘查、矿业开发与环境治理,统筹地质事业发展与地质领域对外开放。深化体制改革,推进地质勘查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转变,加快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地质工作体系。切实加强重要矿产资源勘查和地质环境调查监测与预警工作,努力实现地质找矿和地质环境监测与预警的重大突破。完善地质资料信息化建设,推进地质资料开发利用和社会化服务功能,为*市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资源保障。二、加强地质环境勘查监测(一)加强矿产勘查工作。按照深化老区、开辟XX县区、突出重点、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加强地热、煤、油气资源勘查。全面开展地热资源的普查与评价,重点开展对*岩体东北及北缘的遥墙-桃园-小寨-油坊赵地热带、济阳北部-商河地区的地热资源勘查,开发利用清洁能源;加强章丘、济阳等地区煤田地质普查,切实增加可采储量;开展济阳凹陷石油天然气勘查。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加强铁、水泥灰岩等矿产的勘查与规划,切实提高资源保障能力。(二)加强基础地质工作。以服务于城市可持续发展为重点,围绕当前亟待解决的城市地质问题,开展城市地下三维地质结构调查与地下空间可利用性调查、城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危险性评估、城市水环境调查与质量评价、地下水资源调查与评价,系统查明*市资源和环境状况。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建立集数字化、立体化、可视化于一体的城市综合地学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提供基础数据,为政府决策和应急指挥搭建可视化平台,为社会公众信息需求提供全方位第1页共4页服务。(三)加大矿山地质环境工作力度。加强矿山生产过程中的补充勘探,指导科学开采。加快危机矿山接替资源勘查,大力推进深部和外围找矿工作。做好矿山关闭和复垦阶段的地质工作,加大对*市“三区一线”(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城市规划区和主要交通沿线)历史遗留破损山体的调查和恢复治理力度。围绕矿山开发,积极开展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和保护治理,多渠道筹集资金对破损山体进行治理,提升全市生态环境质量。(四)强化地质灾害和地质环境调查监测。围绕防灾减灾,积极开展地质灾害监测,完成各县(市)、区特别是南部山区、东郊等地质灾害易发区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建立健全群专结合的地质灾害防治预警体系,减少地质灾害损失,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全面提高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保护水平。围绕保泉和供水安全,积极开展地下水动态调查评价和过量开采与污染的监测,保护地下水环境,缓解地下水开发与保泉之间的矛盾,确保泉水喷涌与供水安全。围绕生态农业建设和城市人民生活保障,积极开展济阳、商河、章丘、长清等县(市)、区生态地球化学调查与评价工作,为土地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围绕城市及重点工程建设,积极开展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调查及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等工作,保障城市及重点工程建设安全。三、完善地质工作体制机制(一)完善公益性地质工作体系。根据*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的需要,开展基础地质、矿产地质、环境地质调查和城市地质、农业地质、灾害地质、环境地质监测等公益性地质工作。在实施公益性地质调查过程中,要积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优选项目承担单位,保证项目的运行质量和效果。充分发挥企业的积极性,形成多渠道投入的机制。各级财政要加大对矿产资源勘查、地质环境治理等公益性、基础性地质工作的支持力度,建立地质勘查资金,将历史遗留破损山体治理和地质灾害防治资金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充分发挥对社会资金的引导作用,使地质勘查和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投入形成良性循环机制。第2页共4页(二)完善商业性矿产资源勘查和矿山环境恢复治理机制。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原则上谁开采谁治理。建设项目周围破损山体治理和地质灾害防治,由建设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