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文学的本体与形态 3 【理解思路】 (1 )文学的本体与形态这一章,要解决“文学是什么”这个文学原理中最重要的问题,在整个文学原理体系中,这也是一个难度最大的理论问题。初学这门课的人,也许只有关于文学的各种感性认识,大多数人仅知道文学就是各种式样的文学作品。在这个层面上,是不能找到“文学是什么”的准确答案的。因此,必须变换思维方式,将理解思路提升到理性状态。所谓理性状态,说简单一点,也就是不要满足于对文学的直接的感官所获,将认识停留于知识的层面上,而是将这些映象与知识,用作进一步推理、思说的基本材料,寻找它们更为内在的规律性,让逻辑关系体现出来,由原因寻找结果,由结果探寻原因,从条件理解结论,由结论回溯条件„„,环链紧损耗,循环往复,一步步从现象表面走入内部。这种思维的养成,是进入文学理论世界的关键。 将这种思维运用到探讨“文学是什么”这个问题上,必然经历这样一个思维过程:以感性直观作为起点,人们看到的是文学“形态”,首先是文学的某种直接的物质存在方式,譬如一部印成书的小说,一首发表在报纸上的诗,一纸承载作品的光盘等等。再进一步,则看到这些物质状态中的语言,语言组合成的形象吧及形象体系中包容着的各种意义。这就是文学作为现象的全部构造,复杂而单纯,我们应该对其形成清晰的映象。 但文学为什么必然呈现为上述形态,这就要从内部即文学的本体世界来寻找答案。在这个世界里,我们发现。文学独特的语言方式、形象状态、意义构成,其实是取决于人类独特的意识与思维的,这种意识与思维的核心是审美,它体现着鲜明的人类精神,是人类精神活动的一种主要方式。正是在这种审美方式的要求与推动下,人类才用一种独特的意识与思维,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文学作品。“文学是什么”,在这个本体世界中才能找到真正的答案。 为了表达的方便,课本将对文学本体的探讨放到前面,在对本体因素的基本认识之后,文学形态的必然性就十分明确、易于理解了。 (2 )如何进入或者说如何触及文学的本体世界呢?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文学的本体是一个抽象的世界,但仔细研究就会发现,这个抽象的世界有许多感性的通道与具体文学现象相联系,也可以说正是这些复杂的具体因素有机融汇,才构成了文学的本体世界。这些因素是①整个时代和创作主体本身所追求的哲 4 学、美学及文化的观念;②创作主体所面临的外部世界及其相应的“内化”方式;③创作主体的内部心灵世界及其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