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师的课堂组织教学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 在特定的时间与空间内,面向众多的学生,把备课的设计与创意转化为学生的实际收获,需要通过教学过程来实现。由于学生年龄小、知识基础差异大,容易出现兴趣转移、精力分散、课堂无序等问题,如何让课堂既生动活泼又井然有序,让课堂有学习的快乐,有实际的收获,有幸福的感觉,有满意的体验,有学习的规则,需要我们的老师很好地注意组织教学。 一、吸引注意 注意是学习的第一个窗口。它是感知的基础,是认真听课、准确理解、提高效率、保证质量的必要条件,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是在学习中逐步形成的,教师一上课就要千方百计吸引学生,保证学生把注意力放到课堂上。 1、上课前,要提前 2分钟来到教室门口,让学生安静下来并做好上课的物质准备与心理准备。 2、精神饱满,登上讲台。学生的眼睛是亮的,感觉是敏锐的。时常见面的老师,精神抖擞、满面春风的走上讲台,会引起孩子们的注意,就容易吸引孩子。否则,情绪低落容易产生负面影响。 3、注意学生的心理活动,及时转移注意力。 (1)起立,师生问好、行礼,把学生分散的注意力集中起来。 (2)调整情绪,从容开讲。不论个人有什么不好的心情,都不要带到教室内。 (3)用精彩的开场白导入学习。用猜迷语、讲故事、说趣闻、做实验等巧妙的导入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出各种与课堂教学目标相对应的情境,引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产生急于学习的一种心理。传统的“今天我们来学习这一课”等单调的导入会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或产生厌倦的心理。 (4)、注意运用复述法、总结法、悬念法、任务法等不同的方法结束课堂教学。 二、创造气氛 课堂气氛,是指课堂教与学所营造出的特定氛围,它可能是活跃的,也可能是沉闷的,可能是有序的,也可能是混乱的。良好的课堂气氛,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师生群体所表现出来的积极的情绪状态。好的课堂教学气氛应当是:既生动活泼又井然有序,既独立思考又认真交流,既有课上的满意收获又有课下的主动探索。 1、用自己美好的形象与热诚去创造课堂气氛。 2、除平常了解学生的爱好、特长、兴趣外,课上要运用语言、手势、眼神等多种方式与学生交流,让每个孩子都感受到老师在关注他。 3、组织活动时,要建立学习规范:如,用心想、积极说、仔细听、认真做。 4、小学课堂每隔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