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教材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梳理 第一章 走近细胞 一、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 1.法国比夏指出,器官由低一层次的结构——组织构成。 2.1665 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虎克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的木栓组织(死细胞),发现并命名了细胞。 3.何兰列文虎克用自制显微镜观察了细菌、红细胞、精子等,与虎克相比其进步点在于所观察的细胞为活细胞。 4.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建立了细胞学说,阐明了生物界的统一性。 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5 . 德国魏尔肖提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6 . 归纳法是指由一系列具体事实推出一般结论的思维方法。归纳法分为完全归纳法和不完全归纳法。根据部分事实得出结论称为不完全归纳法,根据所有的事实得出结论称为完全归纳法。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是不完全归纳法。 二、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能依赖活细胞才能生存。 2.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氨基酸等,虽然结构复杂,但是没有生命。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和生命难解难分。 3.病毒根据寄主的不同分为植物病毒,动物病毒,噬菌体(细菌病毒)。也可以根据遗传物质的不同分为DNA 病毒和 RNA 病毒。常见的RNA 病毒有烟草花叶病毒、HIV 病毒(逆转录病毒)、SARS 病毒等。 病毒有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朊病毒只有蛋白质,是一种具有感染性的蛋白质。 三、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1.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2.系统是指彼此间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组分有规律的结合而形成的整体。 2. 植物没有系统这一层次。 种群:在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大明湖里全部的鱼 ,大明湖全部的锦鲤 。“填是或不是”) 群落:一定区域内的全部生物。(大明湖里全部的生物 “填是或不是”) 病毒、蛋白质等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阳光、土壤等属于生态系统的非生物成分,所以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四、显微镜的使用 1.物镜越长,观察到的视野越暗,与载玻片的距离越近,放大倍数越大;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注意: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指的是长度的放大。 例:在 10×10 的放大倍数下看到的64 个细胞,而且在视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