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浪漫主义的情感表现理论_一个社会理论式的考察VIP免费

浪漫主义的情感表现理论_一个社会理论式的考察_第1页
1/14
浪漫主义的情感表现理论_一个社会理论式的考察_第2页
2/14
浪漫主义的情感表现理论_一个社会理论式的考察_第3页
3/14
1 浪漫主義的情感表現理論:一個社會理論式的考察 王柏偉 1 & 張錦惠 2 1 德國 Witten/Herdecke 大學社會學博士候選人 2 德國 Tübingen 大學英國語言暨文學系博士候選人 詩是強烈情感的自然流露 ─ William Wordsworth 導論、問題意識 我們探究的不是情感存有方式的歷史,而是社會中情感語意的演化史。這樣的語意史研究要求我們將情感語意首先放在「社會結構/語意學」這樣一組差異的形式上,考察這個語意出現的社會結構背景,以及在這樣一種社會結構的限制下的語意變化軌跡。1 正如同我們所知,不管是古希臘文的 pathos 還是拉丁文的 passio、affectus、affectio等這些概念,都不是專門為了一種從個體出發的感官性認知而設置的,因而只能被視為是現代以降的 emotion、passion、Gefühl 這些概念的史前史,因為不管是在古希臘文中還是在拉丁文中,前述的那些概念都不意味著在個體自我建構自身這個基礎上的那種「自己對於自身行動的體驗」2,而是意味著一種對自身肢體控制上的無能,其概念的意義射程具有與痛苦這個概念非常接近的語意範圍。 我們認為,現代意義下的情感語意必須被放在社會結構的分化形式從階層分化變成功能分化、個體與社會兩者關係的變動這兩個背景之下來考察。正如我們所熟知的,Gefühl 被 Grimm 放入辭典之中,正式成為一個哲學上具有意義的概念這件事情發生於十七世紀末。就此而言,我們問題首先就會是:為什麼直至十七世紀末,現代意義下情感語意的價值才上升? 一、理論準備 處理「情感」這個問題,意味著處理個體與個體之外的支撐點,我們從「個體之個體性的可提升性/社會分化」的關係出發。 從社會的分化形式角度來看,就早期的「簡單社會」來說,在「一個人只要是屬 1 關於社會結構與語意學的關係,請見 Niklas Luhmann, Gesellschaftsstruktur und Semantik: Studien zur Wissenssoziologie der modernen Gesellschaft, Bd. 1, Frankfurt a. M. 1993, p. 19-21。 2 Niklas Luhmann, “Individuum, Individualität, Individualismus”, in: Gesellschaftsstruktur und Semantik: Studien zur Wissenssoziologie der modernen Gesellschaft, vol. 3, Frankfurt a. M. 1993, p. 184。 2 於社會的,就能被社會所接受」這個民族學與史學所得出的結論上,「歷史演進傾向越來越高度的個體化」這個命題看來就具有其歷史性。從社會面來看,早...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浪漫主义的情感表现理论_一个社会理论式的考察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