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全寿命期目标体系研究摘要建立建设工程全寿命期目标体系,扩大了建设工程目标的内涵、时间跨度和代表性,使它更具有包容性和完备性;构造了建设工程目标层次和思维方式,将与环境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的目标提高到哲学 思维层次。这对于建立建设工程管理的基本理论 体系有重要的作用。关键词建设工程 全寿命期 目标体系 1 问题 的提出(1)建设工程全寿命期管理的起因。传统的建设工程管理以工程的建设过程为对象,由于如下原因使得建设工程全寿命期管理越来越重要: 1) 现代 建设工程高科技 含量大,是研究 、开发、建设、运营的结合,而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建筑工程。建设过程,特别是施工过程的重要性、难度相对降低,而工程投资管理、经营管理、资产管理的任务和风险加重,难度加大,工程从构思、目标设计、可行性研究、设计、建造,直到运营管理的全过程一体性要求增加。 2)在建设工程中业主全过程投资责任制的实行。作为投资管理主体的业主,负责工程的前期策划、规划、设计、融资、建设管理、运营管理、归还贷款。因此他的管理对象就是一个从构思开始直到工程运营结束全寿命期的建设工程。 3)在国际上,业主要求建筑业能象其它工业生产部门一样提供以最终使用功能为主体的服务,要求一个或较少的承包商提供从工程构思到运营管理的全过程的服务,以降低成本,缩短工期,减少投资风险。 4)工程承包和经营方式的变化。近十几年来工程承包业流行一些新的承包模式,例如“ 设计 -供应 -施工 ” 总承包方式,承包商通过参加BOT 工程,签订目标合同等承担工程的咨询 (策划 )、设计、施工和运营管理责任,与工程的最终效益挂钩。这使得现代建设工程的寿命期向前延伸和向后拓展,建设工程管理的任务范围也大大扩展,要求进行全寿命期的工程管理。( 2)过去的建设工程管理以建设过程为对象,以质量、工期、成本(投资)为核心的三大目标,由此产生了工程管理的三大控制。这种以工程建设过程为对象的目标是近视的、局限性的,造成工程管理者的思维过于现实和视角太低,同时造成工程管理过于技术化的倾向。这种状况损害工程管理理论的发展和科学 体系的建立。建设工程的价值是通过建成后的运营实现的。没有全寿命期的目标会导致建设工程全过程的不连续性,造成工程参加者目标的不一致和组织责任的离散;容易使人们不重视建设工程的运营,忽视建设工程对环境、对社会 和对 历史 的影响 ,不关注工程的可维护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