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清代城乡生活与建筑类型VIP免费

清代城乡生活与建筑类型_第1页
1/55
清代城乡生活与建筑类型_第2页
2/55
清代城乡生活与建筑类型_第3页
3/55
1 清代城乡生活与建筑类型 清代城市 清代城乡生活离我们远去了,但是我们还能在一些文献里找到城乡生活的点滴。 清代的建筑业包括民宅、道路、堤坝、桥梁、运河、商业建筑、宗教设施等的修建和修缮。我们比较难找到这个行业产值的情况,但是我们有大量文献记载,说明为了修运河、堤坝、道路每年清代要花费几千万两白银,而管理这个工程的申实的报酬、材料、劳工费加在一起超过一亿两,大致估算清代建筑业的产值能够占到制造业总产值的四分之一。 清代的城乡由哪些人组成呢?古人曰:学以居位曰士,辟土殖谷曰农,做巧成器曰工,通财鬻货曰商。所以士、农、工、商这四个大类的人群是城乡的主要组成部分。管子说,三其国而五其鄙。指的是在城市的居民三份,五份应该在乡村。清代有个包世臣的,他长期充任封疆大吏的幕僚,他提出过一个观点。他说,以二十口里而六夫计之,二十口中间有六个夫丁计之,使三民居一,而五归农,三民指的是士、工、商,也就是这六个里面三民居六分之一,其他的这五份都应该是农业生产者,估算出来的城乡比例是六分之一和六分之五的关系。1 9 4 9 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中国城市化率是在1 0 .6 4 %,城市人口比例相对比较低,比包世臣说的还低。 清代到底是什么情况, 曹树基先生研究了北方、南方的城市人口比例,他提出了一个表格。他以乾隆后期山东地区为例,通过提取历史文献中记载的数据,城市人口平均占总人口的6 %到7 %,北方城市差不多也是这样的,南方城市比例稍微高一些。总之历史上城市人口的增长缓慢,到了1 9 4 9 年建国初期才到1 1 %还要弱一些。 2 城市建成的环境是一些非常直观的物质环境,如城墙、城市里的基础设施、 城市里标志性的建筑、一些楼阁、钟鼓楼、谯楼,诸如此类的内容。这些内容就有些形象资料留存到今天,现在北京和其他各个地方城市变化很大,所幸有些老照片、绘画作品能反映这个情况。 清代北京城 3 清代北京城基本沿用了明代的城市规模,也就是清代继承明代建城运动的成果。北京城的改造是比较剧烈的,这张照片反映的是北京的正阳门就是前门 瓮城拆除前后的情况。 北京一些城市设施如钟楼、鼓楼,都是清代继承明代进行改造的结果。 北京钟楼鼓楼 其他城市也是这样,如城市轮廓相对自由的广州。 清代开放以后,一些商人、传教士、官员,他们做了一些记录,一些老画,老照片等。 4 广州城墙 福州景色 各地散布的都有,外国人的足迹遍布当时的中国各地。 ...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清代城乡生活与建筑类型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