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桥 ——世界最大桥隧结合工程 工程投资额:726 亿元 工程期限:2009 年——2015 年 港珠澳大桥是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特大型桥梁隧道结合工程,横跨珠江口伶仃洋海域,主体工程全长约 35 公里。项目研究始于 2004 年,2005 年基本确定工程方案,西岸着陆点为珠海拱北和澳门明珠,东岸着陆点为香港大屿山西北的散石湾;2006 年粤港澳三方商定大桥采用“三地三检”模式。该桥通车后,由香港开车到珠海或澳门,只需要 15-20 分钟,目前行船需一个小时。有助吸引香港投资者到珠江三角洲西岸投资,并可促进港、珠、澳三地的旅游业。 2008 年7 月29 日,为加快兴建港珠澳大桥项目进度,广东省、香港、澳门三地政府考虑由企业投资改为政府出资,以收费还贷的方式建设,目前三地政府已经达成共识。 工程概况 港珠澳大桥项目研究始于 2004 年,其工程方案已基本确定。《港珠澳大桥工程可行性报告》推荐路线东岸起点位于香港大屿山石散石湾,跨海到达分离设置的珠海及澳门口岸区,往珠海方向则通过隧道穿越拱北建成区域,与预规划的京港澳高速公路连接。大桥建设内容主要有:海中桥隧工程(包括海中桥隧主体工程、香港口岸与大桥的连接立交桥;澳门口岸与大桥的连接桥;珠海口岸与大桥的连接桥)、香港口岸人工岛填海及口岸设施、澳门口岸人工岛填海及口岸设施、珠海口岸人工岛填海及口岸设施、珠海侧接线。 工程全长 49.968 公里,采用桥隧组合方案,共设 6 处通航孔。其中海中隧道 6.753 公里、海中桥28.525 公里,桥隧合计 35.578 公里。海中桥隧为设计速度每小时 100 公里的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桥面宽 33.1 米;珠海侧连接线 13.89 公里,采用设计速度为每小时 80 公里的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口岸与大桥设连接匝道桥,设计速度为每小时 40-60 公里。 港珠澳大桥香港侧人工岛的构想图,该人工岛造价预计超过 100 亿。 其中主体工程总长约 35 公里,采用桥隧组合方案,共设 6 处通航孔,伶仃西和铜鼓航道处采用长 6.753 公里的海底隧道,与桥梁相接处修建两个各 1 平方公里的人工岛,青州航道桥采用460 米双塔斜拉桥,江海直达船航道采用两跨 220 米连续刚构桥,九洲航道桥采用单跨 250 米连续刚构桥,非通航孔采用 70 米连续梁桥。车辆驶上大桥,在海面上通过人工岛进入海底隧道,再从另一个人工岛驶出,重新上桥。 目前方案估算总投资为 726.67 亿元人民币,上报批准收费...